近日来,汽车业内多个项目被曝因为无法兑现投产承诺、被地方政府强制收回用地,引发各方关注。过去10年,伴随汽车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企业普遍在过去一轮“圈地运动”获得好处,不过随着产销量增速放缓,汽车业过度扩张的恶果逐渐显现。
多家汽车企业在这轮“圈地运动”被曝光:青年汽车被曝出其在江苏连云港、浙江海宁、贵州六盘水等地的汽车项目用地相继被地方政府强制收回;力帆汽车在呼和浩特一个零部件项目尚未建成即宣告终止;华泰汽车在鄂尔多斯整车项目常年产能放空;吉奥汽车与安徽省宣城市甚至为土地回收不惜对簿公堂。
汽车业内因无法投产而被强制回收土地的项目远不止这么多,事实上更多的汽车项目都处在角力之中:汽车企业与地方政府在是否按时投产上的角力。近4年来,那些扩张最快、新建基地最多的汽车企业,当下面临的压力也是最大的。
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烂尾项目,一方面是因为汽车企业对整个汽车业和自身实力判断过于乐观,另一方面也与地方政府盲目招商有关。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能吸引汽车项目,用尽了各种手段“利诱”,间接助长了这股圈地之风。一线城市少花钱,二线城市花点钱,三线城市不花钱甚至倒贴钱,已经成为汽车企业圈地风潮的真实写照。
可以看到,这些烂尾项目,几乎都是行业内的边缘企业造成的,这些企业要么只是将做汽车当作圈地圈煤的砝码,要么是其制定的不切实际扩张计划中途夭折,要么是完全不具备发展能力,因此这些项目最终走向烂尾并不意外。
很多专家断言,未来国内产销“微增长”局面将是常态,过去那种疯狂的扩张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些烂尾的汽车项目给汽车业敲响了警钟:超出市场规律的扩张注定难以持续,汽车业必须回归到理性发展道路上来。那些喜欢圈地的汽车企业应该明白,一流的汽车企业没有一家是通过圈地的方式发展起来的。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