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中国汽车报报道 近日,中国重汽在香港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就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简称曼)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相关议案进行表决,与会股东高票通过了该议案。
此前,中国重汽与曼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在重卡行业引起高度关注。本报对双方合作带来的连锁反应进行了连续报道。除陕汽和东风公司与此事有一定关联外,中国重汽携手曼,对国内坚持自主发展的重卡企业来说,要面对新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中外合作产品更具竞争力
“近来国内一些主流重卡企业纷纷寻求与国际巨头加深合作,令我们感到很大压力。”记者日前就中国重汽携手曼对重卡行业带来的影响与业内人士进行探讨时,西南某卡车企业老总坦率地说。
在这位老总看来,奔驰、沃尔沃、曼等国际重卡巨头的产品并不可怕,因为实践证明,在国内市场,自主品牌重卡具有明显竞争优势。随着新一轮中外重卡企业合资、合作潮的到来,结合中外双方竞争优势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才真正会令本土企业感到紧迫感。
此次中国重汽与曼的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整车和欧Ⅲ、欧Ⅳ、欧Ⅴ发动机的生产制造、质量控制、销售和售后服务领域展开合作。其中,中国重汽在国内市场将独享曼许可生产的整车及发动机技术。此外,中国重汽还将引入曼的管理经验和质量保证体系,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效率,从而使中国重汽逐步与国际接轨。
从近来业内几起颇受关注的中外合作项目来看,中方看重的是外方在整车及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方面所具有的优势。电子控制技术不仅是国内卡车企业在排放标准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瓶颈,也是目前国内卡车企业普遍存在的软肋。
对于渴求先进技术的自主品牌卡车企业来说,一旦获得外方支持,突破了技术瓶颈,再加上对国内市场的深刻理解以及本土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推出的产品势必更具竞争力。这也是国内重卡企业不得不高度关注的原因之一。
国内重卡市场面临重新洗牌
在此轮中外合资、合作潮到来之前,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的技术水平大体相当。尤其近年来,国内卡车企业纷纷提升产品技术,使产品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即便是在重卡市场第一阵营的角逐中,斯太尔平台产品与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这类从准重卡平台升级上来的重卡相比,仍是各具优势、难分伯仲。
随着排放标准的逐步升级,特别是电子控制技术在重卡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内重卡企业普遍遇到技术进一步升级的瓶颈,与国际知名重卡相比,存在核心技术缺失的差距。于是,部分卡车企业开始积极寻求与外方合作,国内市场相对平衡的竞争格局将被打破,面临重新洗牌。
正如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在谈到与曼的合作时所说的那样:“引进曼发动机和整车先进技术后,我们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使重汽的核心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尤其是在此次合作中,我们获得曼从欧Ⅲ到欧Ⅴ发动机生产技术的使用权,这将帮助重汽一次性解决未来三代环保卡车生产技术的攻关问题。”(本文来源:中国汽车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