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1300万辆,如此的突飞猛进有诸多的原因,而国家实施的振兴规划功不可没。其中,汽车下乡和1.6L以下汽车享受购置税减半的优惠到今年12月31日停止实施,有人就担心政策的助力撤去之后,市场需求会不会减少,目前不断增加的产能明年、后年会不会放空,产能过剩的阴影就要笼罩汽车行业了吗?
不久前,政府部门指出了钢铁等几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虽然汽车业幸免于出现在"过剩"的名单上,但发改委相关官员警示说,4年后汽车行业很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目前汽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接近80%,距离70%的红线尚远,但应该防止盲目扩大传统汽车的产能。
产能会过剩吗?笔者认为,从多个方面分析,产能过剩还很遥远。
早在2008年,行业专家就预测全年的产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不幸的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只是达到了960万辆。今年同样有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前三季度销量就超过了960万辆,如果说这受惠于政策,那么,即使明年政策停止实施,在经济好转的情况下,取得一个良好的销售目标还是不难的。
如果说,未来一两年内经济情况不能回复好转,政策也不可能持续下去,那倒是很可能出现过剩。因此,相关部门未雨绸缪自然要提前采取措施。可是,措施是什么?中国近几年来一直在控制汽车产能,审批新汽车厂、扩建的进度本来就在放慢,再采取措施,只能是加大审批限制的力度,让更多的企业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生产汽车。
其实,我们都知道,即使出现产能过剩,也是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再好的市场,也有滞销的产品。如果为了应对产能过剩,只是限新而不整合清理滞销的车企和产品,只能让好的车企难展抱负,让劣质的企业和产品苟延残喘。这保护的是落后,牺牲的是发展良好的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举例来说,这两年猪肉供小于求,导致牛羊肉价格涨了不少。同样的道理,缺少竞争的情况下,本该遭到淘汰的车企却还留在行业中混日子,他的产能自然大多放空,自然拉低产能利用率。
笔者虽然不认为是由于审批等限制造成了产能过剩,可它也脱不了干系。
日前,通用汽车预计今年在中国的销量将达到160万辆,即使全年的销量达到1300万辆,数十家合资、外资企业占多大的份额?可见,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并不强大,难道就过剩了吗?
最近,不少企业传出或确认建设新工厂的消息。我们发现不少车企无论是上马新工厂还是新产品,都能得到批准。他们的扩张似乎并未受到预期的、或者可能发生的产能过剩的影响。这又是为何呢?如果说发展良好的车企扩产没有理由受到抑制,发展不好的车企更有理由了:我本来就度日艰难, 还不让我加大投入扭转局势了?
难道只是限制其他行业或资本进入吗?维护的是既得者的利益吗?
有限制,就可能产生偏。政府过于依赖政策管制,市场的调节作用就很难发挥。管制下的"无过剩",只是一潭死水,车企和国家的利益不能最大化,消费者的利益受损,恶性循环之下,积害更重。放松限制,可能会暂时的出现紊乱,若能以市场的充分竞争为主,相对的产能过剩反而是好事,无过剩也就无竞争,但短痛之后也许将"守得云开见月明"。
相关报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郑成飞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