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新能源车推广时机不成熟
2010年03月19日 07:51杭州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聚焦新能源车

在工信部刚刚发布的2010年首期新车目录中,4款自主品牌新能源车赫然在列,分别是比亚迪E6[综述 图片 论坛]纯电动四驱轿车、海马H1-EV纯电力驱动概念车、风神S30[综述 图片 论坛]弱混合动力车、长安中度混合动力版志翔[综述 图片 论坛]。

从2006年初,国内第一款混合动力车丰田普锐斯[综述 图片 论坛]上市到现在,短短4年时间,新能源车俨然已呈燎原之势。据统计,截至2010年1月,我国共有42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品种列入产品公告目录,符合要求的有24家企业、47个品种,车型涵盖轿车、客车,环卫、清扫车等。

然而,随着亮相车型的增加,质疑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响。

技术与国外比仍然有差距

“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热情高涨,但大多数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更多的还是在造势,吸引眼球。”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说。

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核心零部件发展欠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短板。“限制我们发展的问题有几点,最大的问题是占电池30%左右成本的隔膜。目前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这种动力电池的隔膜。生产膜的技术和装备,都已列入西方对我国的限制出口清单。”另外,电机和控制方面系统中的整合元器件全靠进口。

一款声势造得很大的某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号称在纯电动模式下续航能力可达到100公里,远高于丰田电动车的25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小时,充电站快速充电10分钟可充满50%,家用电源上慢充,9小时可充满,非常方便。电池不会爆炸,不会污染。

不过,对于厂家的这种说法,行业专家并不买账。

针对厂家说的“纯电动模式下可行驶100公里”,中汽研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傅连学说,由于现在电池的能量储存率还比较低,实际续驶里程根本达不到那么长。城市的一般工况下,多次起停及加减速对电池能量的消耗极大,理论上的最大续航里程并无意义,这就如同手机的理想待机时间均不可能达到一样。

而针对电池不会爆炸,没有污染的说法,也有专家质疑:车用的锂电池技术还不成熟,主要是成组形成高压供电系统、生产工艺等方面的问题都没有彻底解决,大批量的商用化运作还有待时日。手工做出一部车是可能的,但是大规模的量化生产电池却不是目前能做到的。

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国外的技术相比,实际上仍然有差距。很多人认为“我们造传统汽车造不过人家,但在新能源汽车上是同等水平、在同一起跑线上”,这种说法也许是受了一些从事新能源的科学家和企业的宣传误导,而他们大力宣传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政府的支持。

“一些号称做新能源汽车的项目,都是嘴上喊喊,向国家要钱。”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宋健一语道破天机。

尾气零排放不等于无污染

因为不消耗汽油,不产生废气排放,电动车被认为是零排放无污染,环保性最优的车型,并被视为汽油车的最终替代品。

然而,电动车真的是零污染吗?

“我们现在搞的很多所谓低碳产业,其实并不低碳。最典型的例子是什么呢?就是电动车。大家有没有想过电是怎么来的?在美国和欧洲,发电厂因为环保的问题不敢烧煤,主要是烧天然气发电,或者是核能发电。可是中国呢?69%的能源消费都是煤炭,全面推广电动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过去22.2%的烧石油的汽车现在改成了间接烧煤,这样中国91%的能源消费都变成煤炭了。

可是烧煤意味着什么呢?第一,没有真正低碳。第二,更多污染,这包括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

这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日前发表在他博客中的一段文字,随后被多家网站转载。

事实上,这的确是电动车推广前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在核聚变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低碳发电技术成熟之前,电动汽车只是把污染的排放转移到了发电厂而已。

另外,电池在生产和回收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同样不小。“如果电池不搞好回收利用,电动汽车的系统性污染要远比汽油机型汽车高上成百上千倍。”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说。

推广的时机还未成熟

尽管技术上还存在着很多争论,但许多厂家为争夺资源和话语权,盲目上马圈地,已让新能源车还未推广就已身陷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隐忧。

去年3月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2011年我国要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然而,据各地已经披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显示,规划产能总和已经远远超过50万辆。其中,北京和上海都计划201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达到1万辆;长安汽车拟首期投资25亿元建设新基地,最终产能将达到60万辆整车、200万台发动机;吉林省计划依托一汽集团等企业,2012年形成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号称电动车之王的比亚迪汽车尽管未公布其新能源汽车规划,但其产能远远超过其他汽车企业已不是秘密。

这其中有多少真正具有科技含量的新能源车,实在很难说。一位凭借电动车项目获得过国家级技术奖项的技术人员坦言,目前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鱼龙混杂。各类企业千方百计地搭上新能源车的边,一些研究机构也放下身段,出于商业目的而为企业做嫁衣、找活路,导致新能源车配套产业真真假假,鱼龙混杂,出现了众多在技术上既不环保、更不节能的“伪新能源车”。

而对个人购买新能源车进行补贴的政策迟迟不出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政府在这方面有所顾虑。“有风险。”杭州市经委汽车工业处处长何秀林说,目前新能源,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还不成熟,仓促出台补贴措施担心引来负面效果。“国外那么多技术先进的汽车巨头都没搞出来,我们的产品真的经得起考验吗?”

中汽协秘书长董扬指出,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研究生产工艺,用成熟的工艺保证质量,用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然后再批量推广使用。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则建议,在目前国家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尤其是电动汽车的标准尚未确立的情况下,不应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

相关报道:

今年汽车不再高增长 重组及新能源最受青睐

低碳和新能源:日内瓦车展的新名片

新能源车和汽车金融等议题车界两会热点

比亚迪触电傍“大款” 新能源背景下左右逢源

奇瑞造新能源产业基地 目标2012年800亿元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fengxiao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