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锰铜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锰铜控股”)发布了2009年度的财报,其占权益48%的子公司上海英伦帝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下称“英伦帝华”)在2009年度的销售额为648.2万英镑(人民币6668万元)。
目前,英伦帝华旗下生产两款汽车:SC7和TX4,其中后者为知名的“伦敦出租车”。根据乘联会发布的上牌量数据,TX4在2009年国内上牌统计中,仅上牌14辆。
吉利方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上牌数较少,但是由于这款车型主要是针对出租车市场,因此私人用户比较少。而国内各地的出租车采购份额,几乎全部为本地汽车生产商所垄断,TX4难以跑量。
原本中国市场备受锰铜控股的期待,早在2006年,在与浙江吉利汽车商谈合资事项时,中国出租车采购市场的潜力,就很被看好。
2006年12月20日,吉利控股公告与锰铜控股成立合营企业事宜已获股东大会批准,宣告了这家民营企业以注入资产方式取得国际主流资本市场“非空壳”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这也成了吉利并购历史上的第一次海外收购,一场处子秀。
当时,吉利与锰铜控股成立一家新的合营公司——英伦帝华,由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控股(00175.HK)以4.2亿港元现金出资占有99%的权益。然后,以这个公司48%的权益换取锰铜控股570万新发行代价股,使得吉利成为锰铜控股第一大股东,占扩大后股本的23%,并占锰铜控股董事会两个席位;同时,吉利与锰铜控股共享技术。
根据协议,吉利、锰铜控股与吉利母公司上海华普,各持有合资公司上海英伦帝华汽车51%、48%及1%股权,注册资本5430万美元,业务包括生产及出售“伦敦出租车”和高级轿车零部件。
“这次资本运作本想利用吉利汽车来做,后来征询了香港一些股东的意见,决定还是用上市公司来操作。”吉利汽车CFO尹大庆告诉本报记者。
上市公司股东之所以同意吉利控股出资入股锰铜控股,无疑是看好其在中国发展的前景。
而且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来实施全部过程,对于年轻的吉利来说无疑是一次练兵。在未来并购中,如何按照国际惯例与包括投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打交道,吉利积累了经验。
然而从结果来看,锰铜控股在2008年和2009年都蒙受了巨额亏损,总计2150万英镑。而锰铜控股的账面净资产,缩水到0.35亿英镑(合4.2亿港元),属于吉利控股的权益部分缩水至9618万港元。
也就是说,投入仅3年时间,吉利控股当初4.2亿港元投资,就损失了3.24亿港元。而现在,锰铜控股则希望吉利控股持股比例升至51%。事实上,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和政策壁垒高企的国内市场,都是吉利当初实施收购时始料未及的。(本文出处:第一财经日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