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柴油车在中国再次被一些主张发展“混合动力”的汽车企业认定为“不适合”,理由是“中国柴油极度紧缺”,如果大力发展柴油车“势必造成不可估量的灾难”。巧合的是,就在几天前,媒体披露了中国石油企业打折出口柴油,以消化过剩柴油库存的消息,而来自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则显示,2009年中国柴油出口达到450万吨。“柴油紧缺”看起来越来越像是中国不适合发展柴油车的一个借口。
中国柴油车发展之殇
在欧洲,柴油车市场份额占到了50%以上,在发展相对较晚的北美市场,柴油车份额也已经超过10%,即使是在混合动力翘楚“普锐斯[综述 图片 论坛]”的“家乡”日本,柴油车也被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正在研究具体的补助方案,预计每台清洁柴油车获得的补助金将控制在15万至20万日元(1美元约合110日元)之间。经济产业省希望通过这一举措培养市场,并逐渐增强日本清洁柴油车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中国,柴油车远没那么幸运。柴油车被一些企业和专家戴上了“技术落后”、“能源结构不适合”的帽子。事实上,随着高压共轨等技术的应用,中国柴油机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不久前落幕的北京车展上,中国最大的乘用清洁型柴油机制造商欧意德公司就高调展出了它的量产柴油机。据了解,该款发动机技术源自世界顶级乘用柴油机生产商意大利VM公司,可实现动力提升5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25%,同时节油30%,已经完全能完全能满足现代乘用车的需要。而在消费者层面,柴油车过去的落后形象已经得到极大的转变,柴油车动力强劲、节能环保的特性更为柴油动力爱好者所推崇,据欧意德集团总裁徐恒武介绍,先进的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每年可为消费者带6000元的燃油费用,在高油价的逼宫之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倾向于选择柴油车。在柴油供应方面,随着国内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中国石油企业炼油能力的提升,中国柴油供应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近期两大油企出口激增的背后,是超过1300万吨的成品油库存,特别是柴油,由于需求长期压抑,终端销售一直处于不畅状态。
显然,国际不断向前的柴油车发展潮流和国内不断增长的柴油车需求,正和国内部分厂商主导的“决不能发展柴油车”的论调形成鲜明的对决。这样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在欧美消费者享受柴油车带来的好处的时候,国内消费者却不得不继续使用热效率相对较低的汽油机,或者等待不知何时才能普及的新能源。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应协调发展
现在国际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同时推进几种技术形式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发展某种形式。在中国汽车业内,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转向持“应平衡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的观点。
在“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李钢明确表示,传统汽柴油汽车在应继续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给予支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葛松林先生在接受了网易汽车的专访表示,战略上应重视新能源发展,而战术上,我们还是应该以传统汽车技术为主,尤其是先进的柴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更好,是目前最可行的节能环保战略,应该是着力去发展。
此次北京车展柴油车明显升温,包括奇瑞、欧意德、长城在内的自主品牌纷纷高调推广柴油,柴油发动机的领跑者欧意德还借此次车展,高调发布了“绿动力•D计划”,旨在透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把清洁型柴油发动机的动力强劲、节能环保在全国推广,实现直效减少汽车碳排放、助力政府节能减排事业的目标。
种种迹象表明,车市正涌动着一股柴油车暗流,暗暗发力。在经历多年怀“柴”不遇之后,柴油车将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