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中国方向之辩
2010年06月30日 11:07pcauto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国新能源汽车事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对策是否得当。科学、正确的态度应是:在认识上,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明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世界大趋势、大潮流,世界汽车工业竞争的焦点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追赶乃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次难得机遇,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措施,要给予高度重视,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其中。

对此,无动于衷,坐等观望,就可能错失良机,或被别人远远抛在后面,最终将被市场所抛弃。但在行动上,务必实事求是,从国情、厂情出发,真抓实干,稳健持重,同时,也不人云亦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技术大变革的时代,一切结论都要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确信。

新能源汽车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规模空前的技术创新,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浮躁,中国决不能再搞(或重现)类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所谓“全民大炼钢铁”和“大跃进”那样的蠢事。所谓的“弯道超车”或“跨越式发展”,讲的是从战略上看问题,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要充满信心,只要付出努力和方式方法对头,就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可能。但在具体的科研试验和生产实践中,则无任何捷径可走,该做的“功课”,“一节”也不能少。

被指定的危险

现在,终归对究竟如何发展新能源汽车,选择什么样的主攻方向和技术路线,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现时阶段情况看,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几大类别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方案,各有其优劣势,但都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发展前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贸然确定某个方案作为我国的主攻方向,其风险与对之持观望迟疑态度几乎相当,甚至更大。若方向错了,越努力、走得越快、越远,则损失越大,时间耽误得越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拉得越大。所以,选准方向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成功的关键所在,对此需深思熟虑,慎之又慎。

为避免大的失误,在未完全看清楚或未准确把握形势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这种看起来很“笨”但却是比较稳妥的做法。同时,这也意味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事业的探索,需要经历一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不同的技术代表方,都应抱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悉心倾听别人意见,真理掌握在谁手里就听从谁的。对各种选择方案的评判和取舍,唯一的标准是实践,是科学的数据和试验结果,而绝不是权威、地位和名声。同时,也不应无视中国的具体国情而盲目跟(国外的)风。

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选择的争议,有些人甚为着急,怕贻误“战机”,因此提议由国家出面“一锤定音”,但业内外不少专家都不以为然,此议欠妥或大不妥。经济学家吴敬琏在2009年底举行的一次全国性创新论坛会上尖锐的指出,(政府)不能指定技术路线和产品路线,这是很危险的一个事情。比如,在发展高清晰电视方面,日本通产省认定发展模拟信号模式,结果被美国的数字信号模式超越,落后整整一个时代。

参加中国内燃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的部分代表认为,历史证明,成功的技术都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产生的,并非由哪个人或者机构事先选定。海外学者、柏林工业大学汽车技术研究所研发项目主管秦玉学博士,针对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现今阶段若干做法提出质疑,他认为,政府强力推行一种新技术或过于明确指导某一技术方向,其中的弊端日后一定会显现。一项主流技术是由众多厂家百花齐放共同参与发展,并在大浪淘沙的环境下,经过优胜劣汰最终被市场选择认可的技术。政府不能决定科技的发展方向,更不能决定世界技术的方向。技术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相同,适者生存,技术发展最终选择谁就会留下谁,而不是由政府强制规定路线。

当然,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并不是说无所作为。按照业内有关专家的建议,政府在某些方面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政府的财政资助不可能投向每一种技术路线方案,如此风险太大,而应该集中在各种技术路线的交集技术和通用技术上。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