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众引领中国汽车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2010年07月02日 13:35新诺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近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在天津召开。作为一项重大的工程教育改革,该计划致力于通过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育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作为国内车企中率先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成功典范,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受邀在此次启动会上介绍与同济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先进经验,获得与会嘉宾的肯定。

回看上海大众与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1984年,上海大众启动建设之时,上海无一所大学开设汽车专业。其时,同样有着德国渊源的同济大学便承担起了为上海大众培养汽车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同济汽车专业由此筹建。此后数年,上海大众一直与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国内多所高校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启了中国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

全程护航,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2007年6月,上海大众和大众汽车(中国)联合在同济大学设立了“大众汽车教育基金”。随后,上海大众在该基金下实施了“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培训计划及实际开发项目,以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其逐渐成长为能够适应和支撑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专业人才。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海大众和同济大学一起制定了一套专门的流程,从最开始的选拔到学员毕业后的择业就业,全程呵护人才成长的每一步。

在选拔阶段,对于报名的学生,上海大众和同济大学将综合学习成绩、获奖励情况、未来职业规划和老师意见等进行选择。另外,学生还要经过性格测试、综合能力等一系列测试,优胜者才能进入培养项目。

在培训阶段,学员将在3-6个月时间内以毕业课题研究的形式参与企业运行“实战”。在学员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除了有来自同济大学的老师进行教学,还有来自上海大众的资深工程师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步提高。

而在毕业后,这些学员也可被优先录用为上海大众员工,在更为广阔和更具前景的职业发展平台中继续获得成长。在上海大众今年4月派遣到德国大众进行系统学习的第二批青年开发人才中,就不乏曾参与过“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的学员身影。

相互促进,实现校企合作良性循环

除了共同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项目之外,上海大众在与各大高校多年的合作中已经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在多方面进行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实现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良性循环。

上海大众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合作开设了工程硕士专业,并且在中德学院设立教席,还不定期地邀请同济大学的教授到上海大众作讲座及技术和管理培训。上海大众也是同济大学的优秀校外实习基地之一,为相关专业的许多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与此同时,上海大众也从同济大学相关专业吸收了诸多优秀人才,很多毕业于同济大学的员工现在已经成为上海大众重要岗位的的骨干力量,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产学研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多年来,上海大众技术中心还与同济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多项合作,既有企业当前急需的项目,如技术调研、实验分析等,也有一些中长期的对行业技术发展有深远意义的项目,如柴油出租车示范工程等,为人才培养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具价值的平台。2008年,由上海大众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共同研制、零排放的PASSAT领驭[综述 图片 论坛]氢燃料电池汽车,成功在北京奥运会示范运营,受到组委会的好评。

作为我国最早的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25年来一直与中国汽车产业和中国社会共同成长,不仅注重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舒适、创新的汽车产品,也致力于为中国汽车产业培养卓越的现代化人才。对于教育部此次启动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上海大众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调动一切资源积极支持和配合,一如既往地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