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出炉本土车企人才战略先行
2010年07月13日 14:31中国汽车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近日,由教育部推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高校名单出炉,61所高校入选。该计划将为各大企业与高校之间搭建平台,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直注重人才培养发展的企业,长安汽车与“卓越计划”不谋而合,积极实施为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技术人才战略,响应“卓越计划”的措施。

创新育才“3+1”,长安汽车力保人才质量

作为一项重大的工程教育改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由国家教育部联合工程院与重点行业部门推出,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特点是一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将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强调人才的“实用性”,这正与长安汽车所施行的“3+1”人才培养模式不谋而合。早在“卓越计划”之前,长安汽车已于与众多大学合作建立“3+1”人才培训班,力图打造一种全新的“产、学、研”联合模式,形成一条龙培训机制,奠定了培养企业人才的坚实基础。长安汽车本土人才培养模式再度引起关注。

记者了解,长安汽车与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四所高校合作,开创“3+1”人才培养模式:长安汽车与高校成立培训班,本科4年实施前3年宽口径厚基础的通用性教育,后1年针对行业特点进行专门化教育实践。培养方案由长安汽车和高校根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共同制定,重在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汽车行业相关技术的全面了解。在培训过程中,长安汽车将全程参与教学,派遣企业内部高端研发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专项技能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所学的“实用性”。

与传统高校培养模式不同,“3+1”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长安汽车上岗工作。此模式可免于新员工入职后培训时间过长,缩短入职“空窗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战略领先,“产、学、研”合作模式见成效

除与高校制定“3+1”培训方案外,长安汽车还与多所研究所合作,形成密切关系,在多方面进行资源共享、相辅相成,完善人才生态链,实现人才在生产、学习和研发等多方面环节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长安汽车分别与上海交大、湖南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所达成专项合作协议,协同开发混合动力、新燃料、轻量化、NVH等技术,成效显著。长安汽车充分利用各大高校、实验室的试验设备和专业教师开展汽车专业技术培训,为人才培养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具价值的平台。

除了与各大高校通力合作,长安汽车还将人才请进“家门”:2010年又在北京、哈尔滨和江西汽车研究院挂牌三大研发基地,招募了近十名科研博士。进一步完善了“产、学、研”体系,为长安集团输送和培养全球战备性人才。

多年来,长安汽车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才强企”的理念[综述 图片 论坛],树立“以人为本,人人参与,人才领先”的战略发展,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企业本身“3+1”人才培训战略与国家刚刚推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此次不谋而合,足见长安汽车在战略层面对于企业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用心探索。有教育界专家表示,长安汽车与高校之间的通力合作,不仅体现了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优秀企业公民的良好形象;同时更是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输出社会实用性人才,为企业培养了后备人才,有力地推动公司向世界一流汽车企业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