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艰难的书香 2010年十大值得推荐的好书

2011年03月18日 10:31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抄袭复抄袭、剪刀加浆糊。如同我们叹息中国科技缺少创新一样,中国现时代的图书市场同样是一个庸俗的所在。

ABR记者 杨与肖

编者按:

一年之中,我们这些记者已经数不清多少次匆匆往机场奔赴各地,但是无论多忙,大家都会去机场书店看一看有无能够提起我们兴趣的图书。很遗憾,各类抄袭复抄袭、剪刀加浆糊式的图书委实太多,就如同我们叹息中国科技缺少创新一样,中国现时代的图书市场同样是一个庸俗的所在。

就在这样的艰难阅读困境中,《汽车商业评论》编辑部还是努力挑选了十本2010年值得大家认真看一看的图书,它们不仅仅是讲汽车的,还包括管理甚至人文这种事关人内心丰富程度的内容。当然,我们还推荐了本刊两名资深记者的作品集,一本是《汽车记忆》,一本是《那些城里的车》——不是敝帚自珍,因为它们确实是值得一读的。

祝阅读愉快!

《装模作样的傻瓜》

大约20年前,蔡明在小品《追星族》里表演了一个疯狂喜爱香港明星的女中学生,为了和偶像的生活标准看齐,不管奶奶叫“婆婆”,凉白开叫“冰水”。相信任何一个25岁以上的人都会对这部小品有着深刻的印象,那个矫揉造作的“作(zuo,一声)女孩儿”一度成为坊间口诛笔伐的对象。

可20年后,形势全变了。虽然没人会叫自己的奶奶“婆婆”,但“冰水”已是满天飞。坐在一家稍微上点档次的餐馆里,跟服务员说“给我来杯白开水”,十有八九会遭来白眼。再听听周围人都在谈论些什么,“我昨天听了Steven Cheung的讲座,他太太是他的普通话翻译!”周围一片啧啧羡慕之声。Steven Cheung是谁?就是张五常。

没有人能否认,中国现在成了一个“装”的社会,而且还是明目张胆的装。以豆瓣网上的“文艺青年装逼会”为例,到我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小组成员已经达到了89034人,毫不避讳地宣扬着自己的社交之道。

写到这儿,问题出来了,为什么大家都要装?答案很简单,在这个信息时代,装正在慢慢演变成一种技能。如果你不装,就没法和别人交流。

比如,现在不论是朋友间的八卦消化,还是某些严肃的高端访谈,时不时会冒出“你觉得某某的成就和他的星座有什么关系?”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干脆地回答“不知道”,那你马上会被打入“土鳖”的范畴。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多看看nownow,背诵些水瓶座富于开拓精神,处女作追求完美之类的句子才是上策。放心,没有人真正懂得西方星象学,以及精神科学中天体运动对人类生理活动的影响。

于是,当劳伦斯•怀特德-弗莱的《假装的艺术》在中国出版之后,立即受到了热捧。尽管百分之八十的人是打着“批判”的旗号来读这部书的,但内心深处总是会有那么一点儿“学学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博学”的小心里。

说这本书就不得不提起上个世纪末很是流行了一阵的《格调》,也是一本教人装的书(虽然作者的本意是谈美国社会的分层,但在中国发生了理解的偏误;怀特德-弗莱的本意是讽刺身边大量存在的“假装”现象,却恰恰起到了教科书式的作用),但二者的效果却完全不一样。

《格调》里谈到的细节过于西化,只能是让看客们“望洋兴叹”,而《假装的艺术》就不同了,电影、音乐、歌剧对中国读者多么适用啊,不用花什么钱,从网上baidu一下,就什么都有了。不过,书里提到的那些红酒是只有少数人能消费得起的,所以只要了解即可,没有必要下太大工夫。

此书出版不久,网上就有不少人在呼吁出版界如法炮制一本《假装的艺术在中国》之类的读物。这看起来也许是笑话,可市场肯定是存在的,谁不想成为“无所不知先生”呢?

怀特德-弗莱在书中提到,如果想谈莫扎特,就一定要知道,这位奥地利作曲家在12岁的时候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剧——《装模作样的傻瓜》。看来,大师就是能预测未来。

[责任编辑:liujm] 标签: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