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主语论坛之联合采访:未来十年上万亿投资投入新能源

2011年04月20日 02:13
来源:凤凰网汽车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主持人:各位凤凰网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凤凰网汽车2011年上海车展报道现场,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了清华大学的汽车专家陈全世老师,陈老师,您好!

陈全世:您好!

主持人:这次节目是我们凤凰网汽车联手中国青年报大学生特约记者团,选出一批精英对我们陈全世老师进行这一场访谈,下面我就把话筒交给我们优秀的大学生记者,对我们陈老师进行访问。

 

主语论坛之联合采访:未来十年上万亿投资投入新能源

主持人:陈老师,您好!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今年我们上海车展的主题是“创新与未来”,您认为这次我们车展在哪些方面能够体现这个主题?

陈全世:中国的汽车发展已经有几十年了,可以说五十年已经过去了。现在中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一位了,但是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还不够,所以这次会议把它定义为“创新”,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我们国内汽车厂商都在拿出自己的看守本领,拿出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从这点可以看出我们这次会议确实可能会变成一个转折点,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不是中国光能造汽车,这个汽车是人家的品牌,而是我们要自己创造品牌,自己设计和创新,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主持人:谢谢陈老师!刚才您提到自主创新很重要,现在有一种说法,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判断标准正在成为世界潮流,我想问一下,您认为将来中国汽车将在世界汽车工业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陈全世:大家知道汽车是由欧洲人发明的,美国人把它推到世界上,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又到了日本。现在中国市场比较大,消费群体比较活跃,我觉得下一步中国市场也可能变成一个世界上最活跃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汽车消费潮流也可能是世界的潮流,这只是我们的一种想法,能不能变成现实,还要看我们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程度。

主持人:陈老师,我想问的第三个问题,包括成为潮流这方面,我们今天发现有很多自主品牌正在研究新能源汽车,我们大学生也很关注这方面,但是前不久杭州有一个电动车自燃案,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中国汽车正在进入弯道发展论,这一点您是怎么看的?

陈全世:因为我是国家第一批投资于电动车研究的,1998年我们就承担了国家重点的项目,电动车研究四个五年计划,我觉得电动车在中国走着一个非常幸运和艰辛的道路。现在中国的电比较多,不好利用。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中国发展汽车确实是很重要的,也可能我们搞得好可以从这个起点开始,走在世界的前头,但这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一种必然性。我前面讲到如果做得好是有这种可能的。

我前面讲到欧洲发明了汽车,但是真正把汽车大规模推向市场的是美国人,另外经营生产是日本人创造的。中国,从新能源汽车方面来讲,如果能够很好地去做,也有可能是也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这种想法。但是我们的前提是我们的政策和科研方面要做好。至于电动车方面出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是自然的现象。你可以看夏天我们北京市有多少辆汽车自燃,有多少辆汽车出了事故,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我觉得不要大惊小怪。

第二,也反应了我们现在的电动汽车可能有一些问题,还没有想好。我今天上午和别人对话,我说我们搞电动汽车一定要把安全标准放在第一位。安全标准就是我制定的,有可能我们的标准制定得还不够细心,这件事是一个教训,但是我们对安全标准的贯彻要下功夫,出了问题不要怕,要及时解决。

前一段对安全标准的贯彻,好多地方不太重视,我走到哪有点不受欢迎,但是我想现在要进一步呼吁这个事情,会议后我要去杭州具体调查这个事故,事故方已经发出了邀请,我要把这个事搞清楚。因此不能说这个车出了问题,我们就不做了,传统车整天也在翻车和撞车,这个事不奇怪。

主持人:老师,您好,我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汽车协会的,我同时也是一名学习车辆工程的大专学生,今天很荣幸和陈老师见面,我有三个问题想问您,您认为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环境和交通在各个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凸显,从创新角度来讲,您认为汽车发展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寻求突破呢?

陈全世:汽车和任何东西一样,也是一个双刃剑,汽车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汽车抢了时间,它的速度比较快,也使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程度的扩展。现在的经济社会没有汽车是不可想象的,这是汽车好的一方面。但是汽车负面因素,第一个就是能源自消耗;第二,就是关系的污染;第三,就是交通事故的出现。

我们国家在前两年的统计,大概每年死八到九万人,我们现在一个军是三万人,也就是说每年有三个军整军覆没,我们国家油的40%都被汽车消耗掉了,环境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

至于交通拥挤来说,前面有经验,尤其明清两时期的规划,基本是坐轿车和马车的社会,因此它不符合现在的社会,原先的城里只是一个商业中心,不是居住中心,一些国家机关、医院、商店都应该往外迁移,这个也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因此,我想汽车的一些负面作用,人们会不断把它解决的。北京市限号,这都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一个应急措施。

随着汽车的发展和人们对它认识的提高,我认为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的,美国解决了,日本解决了,新加坡、香港这些城市都解决了汽车交通拥挤的问题。这些城市我都参加调研过,我也曾经参与过相应的课题,我觉得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关键是我们要做好规划,这个问题不难解决。

主持人:谢谢您!还有一个问题,从汽车制造来讲,您觉得什么样的模式最适合他们?

陈全世:汽车发展到现在基本是一个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汽车零部件那么便宜,主要是他们的分工非常详细,效率很高,成本比较低,这样整车的成本能够降下来。因此我觉得汽车的制造是机械制造里面最顶尖的东西。我觉得还要进一步做,把小零件做成大零件,大零件成模块,模块做成系统,系统再进行组装。因此我觉得这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您身为电动汽车方面的专家,您认为我国的汽车制造企业,会不会因为现在这种新能源汽车或者汽车能源的变革而拉近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差距呢?

陈全世:我前面还讲到关键是事在人为,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在你这个工厂里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胆量和远见能够把这个事做好,每一个技术方案改造的时候都会淘汰一些旧企业,造就一些新企业,它的政策得对,决策得对,系统得对。有人讲有十个因素才能保证一个事情能做成功,但是有一个因素也可能导致一个事的失败。

因此,我们的汽车工业,我们汽车厂商,包括我这个研究者也要认认真真地去做,兢兢业业地去做,这样才可能在这个市场上站稳脚跟,取得一席之地。

主持人:谢谢陈老师!

主持人:陈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山西高校的一名大学生,也是此次大学生记者团的记者。我有三个三好,第一个问题,中国未来五年要从一个汽车大国变成汽车强国,您对未来五年的汽车发展有什么看法呢?

陈全世:我觉得目前的势头还是很好的。第一,市场提供了很好的舞台,由于市场比较大,才有这种可能性。一个小国或者一个要的市场不可能造就一个最顶尖的企业。第二,现在政府和企业都非常重视,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投入,我觉得近期五年,中国汽车还是有很快的增长,不仅是量的增长,质也有很大的增长。我们会看到相当一部分能创造出符合目前国际形势的一些汽车。

主持人:陈老师,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在新能源车的发展方向上,电动车产业现在已经是人们比较能接受的,它在未来五年要突破瓶颈,它的关键因素在哪些方面?

陈全世:实际电动车不是一个新的产业,它实际上比燃油车还早,最早是蒸汽车,再后来是电动车,再后来是燃油车。电动车最大的瓶颈在于它的能源,电池和充电是它最重要的两点。因此我们要在这方面突破才能走到世界的前面。另外一个,充电系统我们也在大量地做,从国家、地方和企业来讲都在做,因此我觉得它的突破瓶颈就在电动汽车的的能源。

主持人:学术界有这样一个评论,就是新能源车的走向第一步应该是混合动力车,您对这样一个评论和观点是怎么看的?

陈全世:从学术研究角度来讲,可能不是,但是从产业角度来讲可能是混合动力汽车,因为混合动力汽车相对技术比较成熟,因为内燃机已经有了近百年,它的一些技术还是可利用的,比较容易上手。我们国家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支持力度也是比较大的。

一个是产业的问题,一个是研究的问题,我们说国家支持,国家支持肯定首先要支持一些希望小学和初中,国家没有说支持希望大学,为什么?因为大学可以自己去挣钱养活自己。因此我觉得国家的支持和产业的重点还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觉得混合动力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是有市场前景的,它有两个比较大的优势,一个是可以降低油耗;另外,它可以充分利用内燃机的一些技术,比较安全,比较可靠。这两点,目前纯电动汽车还比不上。并不是说国家支持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就不管了,国家还是要给它支持的,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市场还是以电动车为主的。

主持人:陈老师,刚才您提到充电系统,我想问一下,以您个人的角度,您认为插电式充电系统和换电池的系统,哪一个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呢?

陈全世:这一点是争论不休的,因为现在的电确实不够用,换电池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换电池的难度相当大,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经常跟有些人说它不像手机电池一样,很轻,装上就可以用。换电池这个问题是一个难题,因为我走过世界很多电池的研究厂商,几乎没有一家可以做到,他们都投了很多钱。但是中国也不一定就不能成功,首先,要重视它,还要解决它,不要大家一窝蜂地都去换电,换电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要换电,首先要把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因为插借电,如果在放电过程中接的不牢固就有可能产生火花。因此,我一再提醒换电池过程中有很多技术性的突破,不是有些人想得那么简单。

主持人:我再补充一个问题,还是想谈谈新能源车。对于新能源车现在的制约因素比较多,您是这方面的专家,现在我们说自主品牌发展新能源车比较突出,投资力度比较大,您对中国未来电动车产业做一个预测,您觉得什么时候大家都能够开上这种零排放、低能耗的车呢?

陈全世:可能是一个误解。我认为我们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投入方面非常不够。你想一个大公司,丰田公司,通用公司一年就投入好几亿美元,我们泱泱大国有时候就投资几十亿的人民币,我觉得这个投资非常不够。尤其是企业,现在的汽车厂投资很少,大部分都是国家给它多少钱。

另外一点,现在也可以理解,因为现在新能源汽车还没有走向市场,让我说,我觉得2015年以后再说,现在在一些城市在试,要看试的情况再说。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大跃进。如果让我说,2020年以后,有没有可能电动汽车会普遍地走向家庭,我觉得有可能。在这之前,在局部地区,局部人用还是可以的。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它的技术不成熟,我当时提了一个推广它的五个一,第一,就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技术路线;第二,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车型;第三,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使用区域;第四,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使用者。第五,要有一套合理的、能够促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法规,特别是优惠政策,这样才有可能推广,因为它现在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还需要企业、政府、使用者和社会的呵护,不要出一点问题就大惊小怪,也不要觊觎它太大的希望。这是一个革命,把内燃机整个革掉了,我觉得带有革命性的东西,往往都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当多的积累,相当多的技术突破才能完成,大家不要去对它觊觎太快的希望。

我20年前研究电动汽车的时候,当时领导告诉我,你们需要准备四个五年计划,二十年。我当时45岁,其他都是50岁以上的,他们都相继退出,我是坚持做这个五年计划,去年也得了国家的二等奖,可以说是划了一个句号,但是这个句号还远着呢,希望其他人可以继续把它做好。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几位大学生记者对我们陈教授的采访,我有一个总结性的问题,陈老师,刚刚有位同学一直提到未来五年,也就是说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您认为新能源的产业政策,或者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间有怎样一个体现?

陈全世:我手里拿到的是一个十年规划,就是2011年到2020年的十年规划。我觉得五年规划太短了,十年规划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而且从透露的信息来看,十年之内,国家从国库里面准备投资1000个亿,企业投资应该是1:5的放大,加上民间大概是1:10,我估计有上万亿的投资会投进去。这个以后会见到效果,但是还是一句话,这个事难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作为一个技术人员需要一个一个地解决它的问题,一个问题不解决,就有可能出事,延误这个事情的发展,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老师,谢谢几位大学生记者!感谢网友的关注,请继续关注凤凰网2011上海汽车报道。谢谢!

[责任编辑:wangqing] 标签:陈全世 十年 投资 新能源 上万亿 汽车 主语论坛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