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汽车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

2011年09月03日 16:11
来源:凤凰网汽车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导读]2011年9月2日-4日,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腾讯汽车在会议现场进行全程报道。本届论坛主题为“汽车社会与产业未来”。以下是9月3日头脑风暴论坛。

主持人张建伟:非常感谢,刚才钟院士提到了,关于协调发展的问题,重要的就是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业界的人士,我们所能够做的,可能今后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方面要做多点工作,技术上要成熟,关于这方面的情况,今天我们请到了汽车工业学会的副秘书长张秘书长,也是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总体组的专家,能不能请你介绍一下像国外、欧美日关于节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些情况,另外我们国家在这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未来怎么走?因为最近大家谈得比较多,关于这个方向,请您介绍介绍。

张进华:谢谢,从刚才说的环境的制约因素多方面,但是能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别对中国来说,能源制约因素相比较其他国家更严峻。从国际上来说,为了解决能源问题,或者是主要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当然相关的环境也都是相关。我个人认为主要的一个趋势,是动力系统的电气化,或者是电动化,就推动电动系统的电动化的转型。当然各个国家可能根据自己的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和应用环境的不同,所走的技术路线或者是选择略有差异,但是总体上还是趋同的,就动力系统的电气化。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中国汽车产业,或者传统汽车产业的技术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传统汽车的节能形势也是更加严峻。所以中国来说,上午苏波部长说的,中央部委以及产业界也基本上达成共识,概括来说,可以说是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双重战略,一方面就是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来解决传统汽车的技术升级,解决传统汽车带来的对石油的消耗。

另一方面就是着力培育以纯电为主的这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者叫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重,转型和升级也是兼顾。从具体做法上,可能政府在政策考虑上,转型战略和升级战略,它的政策支持的方式可能性会有不同,比如对传统技术升级,可能更多的考虑用法规的约束,比如大家现在知道的三阶段,油耗法规这样的制定,将要实施,这是一个典型的用法规约束。另一方面用消费环节财税制度来推动节能技术的应用普及。对转型战略,可能更多的国家需要从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产业化的支持,甚至消费环境的建设各个方面给予支持。

主持人张建伟:非常感谢,应该说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重,转型和升级也要兼顾,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什么混合动力,纯电动,整个的技术路线,比较多的业界人士是这么认为,这是我们的一个技术路线。刚才也提到了关于产业化的问题,其实新能源汽车也搞了很多年,从十五,十一五,现在又到十二五,可是到目前阶段,我个人感觉,还没有真正地到产业化这一步,你认为我们到真正的产业化、市场化还有多远,现阶段制约了产业化和市场化,哪些主要的因素是制约因素?

张进华:对于新能源汽车,我想国际上有个例子可以简单说一下,比如说德国在2009年8月份,发布一个国家电动汽车计划,这里面它把电动汽车的培育用十年时间,从2009年到2020年,大概十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步来进行推动。

第一步叫起步阶段,就2009年到2011年,作为起步阶段,更多的是关键技术的攻关知识。

第二阶段是2013年到2017年左右的时间,是作为发展期,发展期重点工作在继续推动技术的进步的同时,开展示范应用。

第三阶段是2017年以后,他认为进入成熟期,大概是这样的三个阶段。

对中国来说,实际上我们在制定国家相关规划的时候也提出来分三步走这样的战略,当然我们提的可以说比他们早,但是跟他们提法也非常相近,我们第一阶段是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在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以公交、出租为主,推广应用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的这样的新能源汽车。

第二阶段,2012年到2015年,2016年左右的时间,除了继续推动在示范城市,就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之外,再适度地向私人推广应用,以小型纯电动为主的这样的新能源汽车。

第三阶段,2016年以后到2020年,希望能够让以纯电动、混合动力为主的这样新能源汽车能够逐步市场,或者能够跟传统汽车在一定的领域具备竞争力。

主持人张建伟:秘书长给我们一个前景,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前景,应该说离我们不远了,但是仍然我们需要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电池技术,整个的电控各个方面的关键技术上,要有突破。另外公共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可能还有一个过程,总之离我们不远,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钟院士,我还想问一下,因为你现在还是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的领导,两江新区要建成国家级的开发区,肯定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一些产业化的问题,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思考的?

钟志华提到产业化,首先要明确产业化的内涵,产业化什么?或者说我们讲产业化,我们是讲要推进它的产业化,还要实行什么样的技术或者产品的产业化?这个是很重要的,不能笼统地来讲。所以我认为要实现产业化,要么就是说根据现在的相对成熟的技术,来创新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是与我们市场是相适应的。并不是说现在的我国电动车,或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原理基本上过关了,能够在某些市场上能够长期出这些产品,就一定能够谈大规模的产业化,这个是有一个产业化的内涵的问题。我认为现在新能源技术不论是哪一类的,都有一定的市场来推进产业化,这样给我们不同的责任主体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说政府怎么来引导围绕推进这个新能源车的产业化来开展工作,包括政策的制定,包括经费的投入,政府要引导。企业要负责,科研院所要有为,是这样一个定位。

企业负责一方面是,这个责任更多的是讲社会责任,围绕节能减排,可能在满足自己竞争需要的同时,要花一定的精力来做这个事情,但同时可能也不是跟风,或者一拥而上,尤其是在中国这种情况下,并不是要抢新能源车的风头或者资源,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去研发这个产品,使它的可靠性,使它的性能达到用户的要求,否则的话,太急于求成,这样可能会影响我们产业化的进程,现在已经有这样的一些迹象,可靠性不过关的话,企业在这方面应该有很大的责任。

科研院所要有所为,主要是在真正有些关键技术方面要有所突破,通过全球合作研发,使我们技术能够不断地提高,不断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责任编辑:zhangyz] 标签:环境损害 汽车社会 充电模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