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石油巨头们当初的这种选择,却也造成了今日不得不出口过剩成品油的尴尬。
全球化工业东移
“我国乙烯及下游化工产品的对外依存度达到50%左右,每年的缺口大约1000万吨。虽然到2014年中东新增乙烯产能可能达到1500万吨/年,但它要供应包括欧美等的全球市场,因此国内发展乙烯产能还是有必要的。”中国石化协会副秘书长孙伟善说。
乙烯市场的持续扩容得益于整个化工产业链的全球东进。
5月7日,全球顶级合成橡胶供应商朗盛集团宣布,它将与台橡集团共同投资5000万美元,在南通设立一家各占50%股权的合资企业,专门生产高档汽车轮胎等所需的丁腈橡胶(NBR)。
“目前中国丁腈橡胶市场正以两位数速度增长,是全球发展最快速的市场之一。”朗盛集团董事会成员柏蔚宁说。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朗盛集团在全球的销售额下跌了26%,仅50.57亿欧元,而在中国,其销售额却增长了15%,达到5.8亿欧元,这令中国成为其第二大海外市场,这主要得益于当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膨胀。
瞄准中国汽车热潮商机的不仅是朗盛集团和台橡,还有埃克森美孚、巴斯夫、赢创等跨国化工巨头。4月19日在上海召开的第24届中国橡塑展上,云集了这些跨国公司的总裁。
巴斯夫、赢创高层宣布,期望到2020年实现亚太区销售额翻一番,而中国市场将在其中承担相当比例的任务,为此这两家公司都计划加大在华的投资力度,巴斯夫已决定2014年前在亚洲投资20亿欧元,新建、扩建产能,中国又成为投资的重点。
“从现在到2015年全球化工品新增需求的60%将来自亚洲,其中亚洲的一半又将来自中国,因为中国市场正在经历消费升级,包括汽车、包装、建筑、卫生及个人护理等各个领域都孕育着巨大的化工品潜在市场。”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高级副总裁万盛南就指出:“所有制造业产品中的96%与石化产品息息相关,我们预计未来中国化工品需求的增速将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
然而此时如何保障化工原料的供应就成为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中石化、中石油通过加工原油、获得石脑油、乙烯、聚乙烯等化工原料,为赢创、朗盛等下游企业解决了基础产品供应问题。
“这几年NBR原料丁二醇的需求一直很旺盛,但我从来没有缺过货,同行都很佩服我们的原料采购组织能力,在这里我不方便透露这些总部在北京的大陆企业名称。”涂伟华说。
自2000年以后,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先后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化工品需求旺盛的地区及新疆、大庆等靠近石油产地的省份新建、扩建了十余个大型乙烯生产装置,这些装置产能动辄达80万-100万吨/年,2009年国庆前,中石油甚至在大庆启动了120万吨/年的乙烯改扩建工程。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o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