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令汽车业内惊喜的是,入围的412款车型均是清一色的自主品牌,没有一款车型是国际品牌。这意味着自主品牌汽车可望独吞一般公务车市场,而合资车企的国际品牌及进口车将无缘这个“大蛋糕”。由此,公务车采购自主化进入实操层面。
这一切,要归功于前一年出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这份细则确定了一般公务车采购的两个“天花板”:轿车排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并规定申报企业应拥有申报车型的产品工业产权、产品改进及认可权、产品技术转让权及国内外市场销售权;另外,申报企业还应“具备持续的整车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能力,设有产品研发机构,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
由于汽车合资公司的研发投入比例基本都达不到3%,这直接导致它们的产品未能入围一般公务用车采购目录。
但接下来事情的进展并没有按照预定轨迹进行。一般公务用车采购目录在结束征求意见期后,就没有了下文,到目前为止,有关部门仍没有正式公布这一目录。据了解,采购目录仍在进一步商讨,并可能进行调整。不过,目前一般公务用车中的轿车采购已按照“1.8升,18万元”的原则进行,这一定程度提升了自主品牌汽车在公务车市场的份额。
一般公务用车争夺之外,高端公务用车的自主化今年也拉开序幕。4月,一汽高调发布红旗品牌战略,随后投放新红旗H7高级轿车,首先开拓高端公务用车市场,向奥迪的“官车”地位发起了挑战。相比一般公务用车,高端公务用车的自主化显然更有示范意义,重归这一市场也是对内资车企巨大的挑战。
红旗品牌的复出,也成为今年汽车业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一汽耗费巨资开发了新红旗L、H两大系列,形成了可覆盖C、D、E级高级轿车的发展基础。其中H系列定位高级公商务轿车,首款产品H7成为开拓高端公务用车市场的先锋产品。它将借鉴奥迪走过的路线,谋求“官车”位置以带动私人购买市场。
微评:一般公务用车采购目录未能顺利落地,成为今年汽车业的一大遗憾。一个看似甚为完美的公务车采购“新政”,现在却有“流产”的迹象,让人不禁为之扼腕叹息。公务车采购照顾本国品牌,是一大国际惯例,此次制定的管理细则也很科学、严谨,建立起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但最终仍未能避免陷入各方利益的激烈博弈中。如果这份轰动一时的“纯自主品牌公务车采购目录”最终夭折,主管部门和整个汽车业,无疑将会很丢脸。
日系车能否快速回暖?
受“钓鱼岛事件”的冲击,日系合资车企今年遭遇严峻市场考验,9月以来销量大幅下滑,也引起乘用车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
今年9月,日系品牌乘用车销量环比下降近三成,同比下降四成,直接拖累了当月整体汽车市场表现。10月,日系车环比再跌近四成,同比跌近六成,市场份额跌破10%,进入“冰点”。至11月,日系品牌才出现整体性回暖,当月日系企业零售量增长了31%,批量更大幅增长了72%,而库存数却减少近2万辆。11月,日系车企销量相比上年仍下降36%,其中轿车销量占有率回升至13%,前11个月日系累计销量降幅已缩小至7.5%。
“钓鱼岛事件”的冲击力超过车企预期,日系主流合资车企,一度悉数跌出乘用车行业月销量前十名,企业纷纷调节产量。今年雄心勃勃冲击百万辆年度目标的东风日产,最终未能圆梦。日系车的最主要合作方广汽集团,也受冲击导致股价连番下跌。目前在华南市场,日系车的恢复程度已经超过9成,但全国范围内的整体性恢复,预计还要到明年三四月。日系车市场的下滑,也使其他各国乘用车包括自主品牌汽车,不同程度受益,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
面对市场变局,日系车企启动了整体性应对策略,包括对购买和使用的安全保证承诺,强调日系车也是国产车,更长远的对策则包括丰富产品线、推进本土化以及自主品牌,强化自身体系能力,使未来合资公司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来自股东方负面情况的影响。
微评:在中日关系的历史格局中,日系合资车企仍面临长期的发展风险,是相比其他派系合资车企的额外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将不再能够取得领先。剔除外部影响,日系车近年来在产品环保性、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被其他派系车企缩小差距甚至超越,而产品线长期过于单一,核心零部件以及新产品开发本土化程度不高,或许才是其竞争力下滑的内部因素。没有一个市场的消费者不会喜欢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日系车企正是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重塑竞争优势。而在汽车业的动力革命中,成熟可行的混合动力技术,在中短期或可望助力日系车企重新取得竞争优势。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