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凤凰卫视
专业让选择更简单
中国汽车工业60年 全球汽车论坛 美丽中国任我行

汽车产销量绕不开限购 行业提速有多难(4)

2012年12月28日 10:38 来源:南方报业网-南方日报 作者:陈志杰 0人参与 0条评论
新能源汽车钱景几许?

2012年,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实为平淡。唯一的亮点,便是混合动力加速的进入了市场。

目前,丰田本田奥迪宝马雷克萨斯以及奔驰等品牌,均在中国市场布局混合动力车型。其实,在车企动作的背后,是政策对混合动力车的扶持。今年以来,无论是中央政府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对混合动力技术都有扶持,这也将刺激混合动力技术在未来几年加速普及。

对于混合动力,车企已经开始下大功夫推广。今年初,一汽丰田推出全新普锐斯。紧接着,丰田在华的另一家合资企业推出了另外一款重磅混合动力车型“凯美瑞尊瑞”。而在中国市场销量领先的奥迪,也推出了混合动力版Q5,以培育混合动力市场,布局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要地。

今年广州车展(微博),车企则进入了投放混合动力车型的高潮期。其中,广汽本田则正式向市场推出飞度混合动力版,市场售价为17.98万元,这是我国汽车市场首款A0级混合动力车型,也是继推出混合动力车型CR-Z后,广汽本田再度向市场推出混合动力车型;宝马则首度引入了混合动力3系与5系车型,售价为66.16万与87.8万。

广汽丰田(微博)副总经理李晖更是透露,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上市半年,全国销量已经达到1000辆左右,相比去年销售的上一代混合动力凯美瑞有70%的销量增长。

其实,车企的动作频频,离不开政策的暖风频吹。今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新能源车的发展目标,并将混合动力车型作为扶持的技术之一,纳入方案。此外,广州在限购政策中,给混合动力车型开了绿灯,有10%的指标留给新能源车型,以鼓励节能车型的普及。

然而,混动技术虽然开始发力,但消费者依旧十分陌生,在接下来的2013年,依旧是混动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培育期,销量难以出现大幅上涨,但接受消费者将成几何级别增长。目前,有统计显示,丰田普锐斯以247230辆的季度销量跻身今年全球最畅销主流车型前三甲的位置。

微评:在中国市场,混合动力车型销量不高的原因,除了消费者认识度不高,主要还是混动车型的价格过高。不过,随着日系车企加速导入相关技术,实现混合动力的本土化,价格一旦下探,混动车型收获的季节将要来临。

召回升级,“三包”还会远吗?

再过几天,《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这对于车企来说,身上又多了一条“规则”。这也是我国实施召回措施8年之后,首度将召回制度的法律效应进行提升,《条例》中大大提高了企业违法的处罚力度,也完善了我国对缺陷汽车产品的管理体系。可以说,从2013年开始,召回境内外“双重标准”、拒不召回等现象也会淡出历史舞台。

今年10月10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草案)》,决定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条例》。在此之前,国内召回制度仅依靠质检总局制定的部门规章《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其违法成本远远低于实施召回成本。质检总局方面也都承认,在实践中看,管理规定作为部门规章,受立法层级低的限制,对隐瞒汽车产品缺陷、不实施召回等违法行为的处罚过低(最高为3万元罚款),威慑力明显不足,影响召回制度的有效实施。

《条例》实施后,对生产者未按照规定停止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缺陷汽车产品,隐瞒缺陷情况或拒不召回的,处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这意味着罚款金额最高可超过1亿元。

其实,不用等到明年,在《条例》发布后,效果便有所显现,车企召回次数明显频密了许多。根据质检总局发布的消息,从10月30日起,已有15起召回事件,涉及的品牌包括上海通用、奔驰、斯巴鲁马自达上汽乘用车等等,召回的汽车总量为44万辆。而有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4491家汽车生产企业,其中整车制造企业3551家,改装车制造企业940家,但实施召回信息备案的制造商仅331家。其中,一共实施召回419次,累计召回缺陷汽车产品621.1万辆。

无疑,《条例》正式实施之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对缺陷汽车的监管。最近,国内首家第三方“汽车产品缺陷工程分析实验室”正式成立,落户于北京顺义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今后对于汽车产品的缺陷,有了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完善了汽车质量的体系检测。

可以看出,在2012年的基础之上,2013年国家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汽车质量领域的立法管理。而继《条例》之后,“三包”政策也值得期待。毕竟,“三包”政策是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最重要武器。

微评:完善汽车消费环境,最重要还是政府完善的政策,这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最根本措施。召回制度的升级,让消费者看到了三包政策实施的前景。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