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保险样本:破解车险业务盈利谜局
2009年12月29日 08:08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和中国的许多其他行业一样,汽车保险市场还很年轻,不成熟却日渐繁荣:销售额的增长得到优先考虑,而盈利则被置于其后。如果这种方式意味着许多市场参与者赔本经营,则是不可取的——而这似乎就是现在的事实。投入必要的资源以控制风险、降低成本,同时管理分销与理赔,这对保险公司今后的业绩和生存都至关重要。

因此,这个时候,研究天平保险这一“标本”,显得非常“应景”。一个重要理由是,这家成立5年,并且专业经营车险的“小公司”居然先于其他同行进入了上市辅导期。CBN记者于日前从该公司了解到,在对外公告“进入上市辅导期”之后,天平保险的各项上市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据悉,天平保险已连续实现两年盈利,而2009年的盈利也几无悬念。如一切顺利,天平保险或许会成为A股市场上首家财险公司。

该公司董事长胡务于日前接受CBN记者采访时称,天平保险寻求上市,也是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增加企业融资渠道,增强资本实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卓越的“专业汽车保险公司”;未来将着重在机构开设、服务网络、新渠道及内部管控四方面重点投入,希望能把机构逐步覆盖全国,形成以城市为核心的网络。

车险繁荣下的利润困局

近20年来,中国汽车保险一直稳居产险第一大险种,占比约为整个财险保费的70%,且年增速超过10%。然而这一庞大市场近年却没有给行业贡献多余的利润。如果从各保险公司公开的财务报表看,各经营主体都在努力地经营着这块业务,却在盈利与亏损临界艰难地前行。

在2004年底,当天平保险高调宣布自己以专业汽车保险公司的身份成立的时候,外界并不看好,因为当时在业内人士普遍看来,“只靠车险单腿走路,没有财产险的贴补,走起路来势必艰难。”

但胡务并不这么看。他介绍说:“在筹建之初,我们已通过咨询公司等途径做了很多国内外保险市场研究分析,发现在发达国家市场,车险无论在市场份额还是在盈利能力上,都是财险市场的主力军。这些市场上就不乏成功的专业汽车保险公司,如巴菲特投资的Geico公司、美国车险第一品牌Progressive公司,以及目前做直销最成功的英国Direct Line公司。这些公司都通过专业车险起家,在专业化道路上走得非常成功。”胡务认为,车险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的“吃饭险种”,其经营的盈亏,直接关系到整个财产保险行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汽车保险业务的效益已成为财产保险公司效益的“晴雨表”。

在发达保险市场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一些管理做法却很少为中国的保险公司所采用。胡务称:“车险经营的最大难点在于管理。车险是消费型险种,客户数量大,出险频率高,产业链长,管理难度大。提升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承保风险,降低经营成本是保险公司制胜的关键因素。也正是基于这些,我们不仅确定了专业化定位,更明确采用‘非核心业务外包的低成本’模式。集全部力量来做车险,我们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两头在外”表象后的“控制”

“外包模式不是天平保险首创。”胡务在采访中称,在其他行业如制造业等,外包已经是普遍采用的成熟商业模式,即使在保险业,国外市场也已经广泛使用。从销售的专属代理到理赔服务的第三方管理,已经是国际保险市场的主流模式。“一般认为,天平模式就是‘两头在外’。这种理解过于表象,真正的天平保险模式是‘非核心业务外包’的‘低成本’模式,中心落在‘低成本’上,‘非核心业务外包’仅仅是实现‘低成本’的手段之一。可以外包的内容有很多,不仅仅是保险的销售和查勘。”

但是事实上,天平保险的探索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专业化经营,对于业务外包,虽然有经济学理论的支持以及其他行业的成功实践,但在中国当前的产险业,它确实很新。在人们的一片怀疑声中,我们有时候也心生几分怯意。”胡务坦言,那时候甚至出现了“开业百日交白卷”的“成绩”。胡务回忆称,天平保险2005年在上海郊区召开首个半年会议,主题就是“红旗能插多久”。“经过充分讨论,内部终于统一思想,继续坚持专业化。现在的情况也证明,我们当时坚持基础建设是对的,如果天平保险当时盲目发展,那给公司带来的便不是利润,而是负效益了。现在还有人戏说,如果当初我们也做了三五十亿,那现在就不是在准备上市,而是准备被重组了。”

天平保险一端是非核心业务外包,另一端则是强化内部管控。以高度集中的形式实现了公司核心职能的统一管理。“我们做了最彻底的集中。核保、核赔、财务、人事、稽核、IT、电话中心都由总部集中管理。公司在上海建了后援中心,负责核保、核赔和IT,在成都建了电话中心,负责电销和客服。目前我们还实现财务集中支付,既提高了资金安全,又提高了资金利用率。通过集中管控,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既管控风险,又降低成本。集中对提升公司执行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胡务称:“效益优先的经营理念[综述 图片 论坛]和强有力的内部管控机制是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没有效益优先,外包的杠杆效应会使业务迅速放大,同时可能就意味着面临更大的亏损;没有强有力的内部管控机制,外包就会失控。外包不是仅仅包出去就完事,成功的外包需要对整个外包各环节的掌控。在业务面前耐得住,亏损的地区严格控制业务,好的地区投入资源鼓励发展,业绩自然也能强于市场平均。”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天翔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