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车”,是相对有合法运营资格的出租车而言的。对于“黑车”,管理部门特别是像北京、上海这类中心城市的管理部门一向是出重拳的。比如北京,据说抓住了能罚到倾家荡产。因此,不少“黑车”主一旦被抓,如果找不到关系疏通,宁可弃车不要,也比被罚款划算。
如此重罚,力度不可谓不大。但“黑车”似乎并没绝迹。在笔者家小区门口,从早到晚都停着几辆车,司机都悠闲地坐在马路边,或喝茶或打牌。终于有一天急事外出,准备打车出行时才知道,原来这些在门口守候多年的车,其实就是“黑车”。
仔细回想,家门口的这些“黑车”,自从搬来就一直存在,至今已经五六年了,从未消失过。为啥重罚之下仍有人铤而走险呢?因为有需求。像笔者所在的小区,地点偏,想找到合法运营的出租车非常困难,“黑车”也就有了市场。
为啥城里的出租车空驶率很高,而城市周边却打车难?因为出租车盯着城里的需求,且城里的需求大。出租车司机每月要交公司不菲的“份儿钱”,如果他们也像没有“份儿钱”压力的“黑车”司机那样,跑到需求不大的远郊趴活,恐怕一天连“份儿钱”都挣不出来。因此,这些少量的刚性需求对于正规出租车来说只能是鸡肋,而对于运营成本低的“黑车”,却是生存空间。
打击“黑车”,谁的积极性最高?一般认为应是出租司机,因为“黑车”抢了生意。笔者接触到的北京出租司机虽也恨“黑车”,但并未恨到咬牙切齿的地步。因为,大面上看,“黑车”还没胆大到堂而皇之跑到城里揽活,出租司机们并没觉得如今收入下降是“黑车”惹的祸。
真正“打黑”积极性最高的倒是行业主管部门。一来作为“主管”,保护合法运营天经地义,也冠冕堂皇,毕竟如果真的完全放任,“黑车”或许真有进城抢活之虞。
可是,已经压缩到了城乡结合部,已经与合法运营司机多少有点井水不犯河水了,为啥还要穷追猛打?甚至一些城市还不惜采取颇为人诟病的极端手段?恐怕和巨额罚款带来的巨大收益不无关系。
如此质疑执法者动机似欠厚道。但我们确有理由这样质疑。如果“打黑”的目的是为了根除扰乱运营秩序的“黑车”,那完全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社会各界反复呼吁的放开出租车专营权。
如果允许个体出租司机大量存在,由于少了公司管理费用也就是“份儿钱”,这些出租司机的负担必然大降,哪怕在需求少的城乡结合部趴活也能有钱赚,黑车哪里还有生存空间?放着能根治的药方不用,而十几年如一日地采取收效甚微的重罚手段,是不是舍本趋末呢?
如果有关部门能把打、罚“黑车”的热情转移到疏导、帮助、鼓励拼车上,并研究适时放开出租车的经营权,那恐怕才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事情吧!
·四大难题导致上海“黑车”泛滥
·罚没黑车是否合理遭市民质疑
·“不坐黑车,我们坐什么?”
·“变相黑车”网上招揽扫墓客 市民须谨慎对待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萧然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