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召回:消费者利益高于一切
2010年03月17日 14:16新闻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丰田创纪录大规模召回引发的人们对于汽车质量的忧虑,如今已经被更深层次的思考所取代——既然任何一家车厂都难以杜绝质量问题,既然一个类似脚垫这样的小部件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既然如今汽车的电子系统依然有许多不可靠的漏洞存在,既然现代汽车业的采购与零件供应体系很容易导致出现大面积的质量瑕疵,既然汽车设计与制造的周期缩短引发了诸多产品“天然”的缺陷,既然汽车制造公司对于低成本的不懈追求有可能成为爆发大规模质量问题的导火索——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机制下,尤其是运用汽车召回机制,迅速有效地解决不断出现的汽车质量问题就提到了人们面前。在这方面,作为汽车召回制度最为完善的美国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现阶段正步入汽车快速普及期的中国学习与借鉴。

均衡各方利益——必须以保护消费者为前提

早在1966年,《国家交通与机动车安全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率先建立了汽车召回制度。 2000年11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交通工具召回的强化责任和文件法案》,强化了企业在安全召回方面责任,规定了企业在建立早期预警机制时有向行政主管机构及时报告缺陷的义务。同时,作为具体执行机构的美国交通部下属的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于有关汽车缺陷报告和召回的各种操作性流程进行了细化、补充和解释——使得从汽车发生事故,到用户投诉,有关部门立案调查,到汽车生产商自检,乃至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宣布召回,以及召回之后的维修与改进措施等,都有十分具体的明确规定。最终由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下属的缺陷调查办公室(ODI)具体专职负责汽车召回管理工作。

这里应该注意到,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日本,汽车制造与销售都是对于当地经济影响极大的产业,汽车召回的实施往往对于这个利润巨大、而且就业人口众多的行业造成不小的冲击;但作为一个很善于在各种利益与压力集团间求取平衡的美国社会,汽车召回制度至少在明里是没有任何人或者公司能够挑战的,无论是眼下的丰田,还是曾经有过大规模召回的美国本土车厂通用、福特都未曾出现过拒绝召回的事。这就表明了各方尽管利益不尽一致,但在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这一点上大家并无异议。

有报道称,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正常运转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光接听热线电话的员工就有25人,负责投诉筛选的工程师近40人,每年用于调查的费用达1000万美元。其实,在美国还有类似于AAA这样的专业汽车驾驶者协会等众多的民间组织,它们对于产品质量的研究也非常专业,更重要的就是它们往往在大公司试图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下“收买”汽车事故有关人员时积极地挺身而出为大多数消费者争取利益。因此,全球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在美国都曾有过召回经历,至今美国累计召回了近3亿辆整车、4300多万条轮胎、8400多万件零部件。

案例的警示——必须注意任何车型的异常情况

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着存在质量缺陷的汽车,其实已经躲无可躲,必须直面任何车都有可能存在“天然缺陷”的问题。

从近年来的一系列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召回具体案例来看——福特曾经身陷“轮胎门”不得不大规模召回,通用近日也在北美地区召回130万辆可能存在动力转向系统问题的小型轿车。在高档豪华车方面,保时捷汽车曾经在全球召回近1.9万辆卡宴[综述 图片 论坛]SUV,原因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出现燃油管和发动机擦碰从而产生异响,有可能导致燃油管磨损。另外,玛莎拉蒂因为担心一处软件故障会导致该车系的牵引控制系统自动断开,宣布召回700多辆Quattroporte轿跑车。

从以上这些案例来看,有关汽车质量问题的出现几乎是“随机”的。它们既有公司外部的配套问题如轮胎,也有大量的与设计、制造以及用料有关的机械问题,更有许多新出的电子系统问题。不仅涉及汽车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发生在不同档次、不同品牌乃至不同国家制造的汽车上。随着汽车技术的越来越复杂以及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类似这次丰田大规模召回的事件应该还有不小的发生几率。

从美国的经验上看,除了有关管理机构的严密组织之外,对于相关公司与人员的重罚也是很重要的手段。按照规定,凡汽车制造厂家隐瞒严重的质量缺陷不予处理并且造成了人员与财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最高处罚可以达15年的有期徒刑,而有关厂家也将付出高达1500万美元的罚金。事实上,通用就曾经被处以48亿美元的罚款。如此严厉的处罚,让最容易在第一时间知道汽车存在质量问题、而且知晓其后果严重性的汽车制造厂家,不敢出于节约开支等原因忽视产品质量缺陷的问题,鼓励其主动向有关部门通报并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实施有效的召回。同时,包括官方与民间的各种组织也有自己非常科学与严密的质量研究与事故统计及调查体系,它们的存在更加让各大汽车制造厂都不敢在质量问题上忽视甚至无视消费者的各种投诉与抱怨。

(文/晨报记者丁之方)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