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收拥堵费:“治堵”,“添堵”?
2010年04月19日 07:33大洋网-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堵”了谁的心?

时隔一年之后,“交通拥堵费”再度引起了广州街坊的关注,相比一年前,专家支持的声音弱了很多,“公众”质疑的声音却似乎依然强烈,一个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现代大城市拥堵病而开出来的药方,到现在却沦落为专家避之唯恐不及、“公众”强烈反对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者的“图谋”,想来实在可悲。

探究公众为何对公共事务管理者开出来的“药方”往往持嗤之以鼻的态度,将是一个非常宏大而敏感的话题,在此我们暂且不表,我们只是就事论事,交通拥堵费,真的像我们有些人描述的那样是洪水猛兽吗?个人觉得未必,现在急于在舆论的风头浪尖表达反对意见的“公众”,大多都是在交通拥堵费开始征收之后有切身之痛的车主,“与虎谋皮”还要老虎答应得爽爽快快开开心心,自然是异想天开,这样的“公众”意见,反对声音占据主流实在一点都不奇怪,而对于占公众绝大多数的无车一族,因为交通拥堵费征不征收基本上都与己无关,自然懒得参进来表达意见,所以,有些媒体所言的:“‘公众’对交通拥堵费持抵制态度”,其本质情况究竟如何,就相当值得商榷了,而若还有人要据此来否定交通拥堵费,就更加是扯淡了。

坦白而言,一个城市的交通恶化到要靠征收交通拥堵费来解决,那么这个“交通拥堵费”本身,实在就谈不上是一个好东西,但不是“好东西”却未必就不是个东西,城市都给塞住了,“公众”都给堵在路上动不了了,自然就得想办法,这个办法可以是限牌,也可以限行,更可以是交通拥堵费。个人认为,以市场化的经济手段来解决稀缺资源(城市道路)的分配问题,总比按照级别、出身等其他渠道要来得公平一些,如果你连这个游戏规则都接受不了,那么汽车这个游戏你就大可以不玩,大不了去坐地铁和公交车,广州每百户家庭的汽车保有量是多少?20辆!也就是说,还有80%的广州家庭是依靠公共交通来解决自己的日常出行问题的,你为什么不可以?

对于有些人质疑的广州的公共交通问题、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问题,这些当然也是解决广州目前城市拥堵的一些很好的方案,但这些方案和征收交通拥堵费其实并不矛盾,如果不采取征收交通拥堵费这样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用车习惯而一味地靠修路,可以想象,修再多的路都是没有用的,因为道路增长的速度肯定没有汽车增长的速度快,路修的越多城市扩张的越大,只会让交通梗塞的面积变得更加庞大。

我们可以用《人与自然》节目中一段经典的独白来结束我们的争论: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的欲望是无度的,动物是需要多少就从大自然摄取多少,而人类则有储藏的天性,对自然的索取是无度的。在汽车这个问题上,人类的这种天性也表现得一览无遗,我们每位车主可以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为这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尽一份力,不改变自己的用车习惯,那么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来容纳我们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

(贺江华)

总可试一试

最近,拥堵费话题在广州引起轩然大波,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更甚。对此,笔者认为没必要过多讨论。到底合适不合适,试行即知。恰巧,广州今年将迎来亚运会,可以借这一契机,大胆尝试。如果效果好,亚运会后保留;如果效果不如预期,那便取消。

笔者不赞成加重车主负担,但更反对不经一试便完全否决拥堵费这一措施。在笔者看来,征收拥堵费甚至比单双号限行来得有效。北京有车一族最痛苦正在于——有车,每周中却有一天不能用。假如这一天碰到有急事,那就麻烦大了。“我宁可它征收拥堵费,这样主动权在我手中,我可以选择开,或者不开,而不像现在,有车、有急事却不能开!”北京一车友接受电话采访时作上述表述。

目前,北京每天限制五分之一车辆上路,但是效果只能说一般。去过北京的人都知道,北京四环以内除中午12点到14点稍微畅通之外,白天其他时间段都非常塞车,而且一塞就是几公里。北京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限行并不能“解堵”。而除开限行,只剩下征收拥堵费和拍牌两种途径。

笔者认为,拍牌治理拥堵效果也是不如征收拥堵费。众所周知,上海给新车上牌所费不少,刚开始时有点效果,但时间一长,限制购车欲望的效果越来越差,老百姓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购车之前都会准备好这笔钱。征收拥堵费就不同了,每进一次城就征收一次的钱,每次“被收钱”,开车者心里都会很不爽,总会想办法节省这笔钱,如不在高峰期开车进城或绕道行驶。

笔者的一个朋友在公司楼下租了车位,每个月900元,但有段时间他不想租了,改为每次交40元。他说:“除了周末,月保和分开交钱其实差不多,但分开交就是心疼啊!”在举个例子,油价每次上涨都让人心惊胆战,但实际上,每月增加油费实在有限,也就是几十元,其可怕之处在于对用车者的心理影响。大富大贵之人也好,寻常老百姓也罢,都是不怕“一次性”交多钱,就怕“多次性”交少钱。

征收拥堵费到底会起怎样效果,说实话,笔者心里也没底。但总该试一试,万一不行,也可以收获不少经验,为后来者借鉴。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步伐迈得实在太快,西方国家用上百年时间才处理完,中国却只有短短几年时间。所以,乱世用重典,治堵也需用“重刑”——拥堵费值得一试。

(周伟力)

治标不治本

广州要征拥堵费?我的第一反应是,开车又贵了。试想,一个普通白领,朝九晚五,如果开车上班,每天就得多交两道钱,早一次晚一次,再加上广州中心市区贵得离谱的停车费,即使你住在番禺,办公室在天河,恐怕未来也是搭车上下班划算。那么,还是打车吧。可转念一想,拥堵时段,即使想打车也打不成,那坐地铁公交吧。——呃我并不想被挤成叉烧包。那么,只好延迟下班时间,等到深更半夜再回家好了。可上班呢?真纠结。

有媒体报道,广州市去年主城区道路交通需求增长8.5%,但道路容量却降低16%,主要道路的车速普降30%左右,拥堵高峰时段跨越2~3小时。高峰期主城区干道平均车速为18.7公里/小时,已突破交通拥堵国际警戒线,拥堵路段总长较上年增加14.3%。因此,为了避免未来广州成为一个巨大的停车场,有“砖家”建议征收这倒霉的拥堵费。还有“砖家”预言了,如果不限车,即使广州的道路翻倍,五年后也难逃“堵死”的厄运。

可事实上,该上下班还得上下班,广州就那么几条主干道,还弯弯扭扭的,少几辆交不起拥堵费的私家车,还有大量的公交车、公家车、有钱的私家车、赶饭局的车、办事的车……通过收拥堵费隔离的人群,说白了还是没钱没法报销的小平民。

限车真的比开路好?这不得不说说另外一个问题。在广州,你在路的一端能够笔直地看出去两公里的路寥寥无几,尤其是在老城区,单行线、单车道数不胜数,好不容易碰上条四车道的路,也是百转千回,搭配上神出鬼没的交通灯,即使一路无车,司机也不得不走走停停。就这种路面,不堵车才怪。即便是号称的快速路,有关部门也给限速了,难怪广州市场上日本车卖得好——完全不需要推背感,省油才是王道。所以这位“砖家”说得也没错,就广州这种道路,翻了倍也不起什么作用,反正都是在绕圈儿玩吗。

对于广州而言,或许理平顺城市规划才是治本之道,光靠征收什么拥堵费来治理交通,表面上看起来交通情况有些改善(理想的情况),实际上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小手段,只是强制性地剥夺了一些刚过上小康日子的小平民的利益,——哦,当然,也有可能富了一些人。

(陈鑫欣)

关键还是公共交通

真的有点同情车主,除了要交各种税费外,估计还要额外交上另外一笔费用——那就是前往广州中心城区的“拥堵费”,市政协委员韩志鹏提案建议每车最低收费30元、早则亚运开幕时开征,迟则明年。

我想韩委员应该是车主,他很知道30元的用处——打车都可以跑上10多公里,以天河城为中心的中心区划个10公里的圆圈,估计可以涉及200万人,至少在这个区域的车辆可以立马减少,对中心城区的拥堵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劝阻”的是白领之类的私家车主,那些开着上百万元靓车的车主不在乎30元;而数目庞大的公务车,也没问题,可以报销。

如果不能开车去中心城区,怎么办?目前看来,似乎只有三条公共交通途径:出租车、公交车和地铁。出租车价格不菲,并且在上下班高峰期连个影子都看不见;公车确实便宜,但除了拥挤外,还容易堵车,如果因为堵车迟到被扣上50元,那也太划不来了。最好的选择就是地铁,可广州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地铁,上下班高峰期的拥堵不比公交车好。

事实上,国际上的经验表明,在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上下班等出行只能通过公共交通解决,大家都开车上下班,再多的路也白搭。韩委员也说了,广州一年新增20万辆上牌量,20条东风路也不够排,问题是,广州能再建20条东风路吗?摆明是不可能的。笔者曾去日本东京的斯巴鲁公司采访,得知公司“一把手”也没有公车,当时感到非常震惊。斯巴鲁的“一把手”怎么说也大概相当于一个中国副部级干部的位置,在中国某些地方连个科长都有公车,何况是副部级?但斯巴鲁的员工觉得自己的老板上下班坐地铁很正常,因为地铁口就在公司楼下。既然地铁如此方便,开车反而奇怪,更何况公司没有停车位,在市中心的停车实在太贵了。

如果广州有东京一样的地铁网络,别说收拥堵费30元,就是1分钱不收,大家都会乘坐公共交通,因为油钱比坐地铁贵多了。所以,关键还是咱们的公共交通网络不够完善。

真诚希望有关部门,不要动不动就以收费方式来对待车主,这样会打击购车者的积极性。车市繁荣能带来大量的财政收入,再用来改善公共交通。至于城市人,车辆主要定位应该是周末出行的工具。(王灿彬)

疏堵,何不由罚变奖

说疏堵之前,先说个老掉牙的故事。美国有一个植物园,每天有大批游客参观,随之带来的问题是老是丢失各种名贵花卉。管理人员为此专门在植物园大门竖起告示牌:“凡检举偷窃花卉者,奖励200美元”,至此再未丢过任何花卉。有游客问管理人员为何不写“凡偷花卉者,罚款200美元”?管理人员说:“如果那样写的话,只能靠我们有限的几个人看管。但现在我们能调动所有游客来帮助我们管理。”这是一个变罚为奖的逆向思维小故事,由管人到让人人参与管理,让每个人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回看广州交通,尽管年年月月都在想办法,但依然堵塞。难道真没办法了吗?这次,对于有委员提出城市征收交通拥堵费,车主怨言四起。

拥堵费之过,对于广州乃至中国的车主来说,无疑相当于违章入城的一项“罚款”。对于“罚”,人类总是会有很直接的抵触心理。通过“罚”的强加收费方式进行疏堵,更并非是上上之策。对于一些必须要进入市中心工作的车主来说,可能宁愿咬咬牙干脆缴了所谓的进城费,然后买车者依然持续增多,拥堵费沦落成为相关部门增加税收的一个渠道……

相关职能部门其实不妨转变管理思维,让有车一族从被“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每年对机动车征收的各种税费其实已经不少,何不返还车主——譬如对于每个月出行里程较少(如每月出行里程少于500公里)的车辆奖励50元油费等等;再如对选择购买环保新能源车的市民给予加油、停车费方面的折扣优惠;也可以让设置专门的基金,让车主和市民监督交通管理,对于胡乱占道的车辆行为进行举报奖励等等。这只是抛砖引玉。变罚为奖,调动人人参与的积极性,改变市民的用车习惯和理念,远比一刀切的管要人性化得多。(邓莉)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