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有别 国际油价话语权沦丧下的“贱卖”
2010年05月05日 08:06成都商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安徽 编辑)

争取国际话语权,是中国企业,尤其是诸多国企的共同责任和努力方向,无论有多少难,都不能放弃,更不能“贱卖”,这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后的考验。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3月成品油的出口量为264万吨,同比上扬了70%以上。一方面以低于国内成品油税前价10%的价格向海外出口,另一方面又在国内谋求成品油提价。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大巨头凭借其市场垄断地位,制造“内外有别”油价实在有些令人费解。

有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导航”,成品油提价肯定“加速”。4月14日,国内汽柴油价格上调。可是,时间过得真快,受国际原油价突破85美元大关的影响,国际油价连续22日加权均价变化率已达近5%,再次突破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4%的红线,成品油涨价预期再度加大。一劳永逸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又将派上用场。离“22个工作日”也没有多少天了,有关人士表示国内油价面临上涨压力较大,不排除最快在节后的本月中旬上调可能。

没有国际油价定价的话语权,只能“贱卖”来占领国际市场。在国际油价上,中国的话语权微乎其微,更不用谈“定价权”。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曾说:“国际油价巨变和高位运行的时代,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在国际石油市场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成为我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如果放置于国际大市场的话,中石化确实不存在“高额垄断利润”,相反还可能充当着“平抑国际油价”的“老好人”角色。

石油巨头“对内”,哥涨的不是油价,是机制,是垄断,是霸气,是霸主地位;石油巨头“对外”,“弟”低价出口的也不是石油,是捞一个“出口大户”的好名声,扬名海外,体现全球最大公司排名靠前者的“责任心”。抑或,为了出口退税,赚国家的钱、纳税人的钱。对内,“出卖”国企的社会责任;对外,“购买”企业的“国际责任”。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继续让人“雾里看花”,而海外出口“贱卖”倒是看得一清二楚。

中国企业想要争取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定价权是多么的艰难。铁矿石谈判彻底失败了,之前的努力化为泡影,之前的“中国模式”、“中国价格”化为乌有。争取国际话语权,是中国企业,尤其是诸多国企的共同责任和努力方向,无论有多少难,都不能放弃,更不能“贱卖”,这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后的考验。遗憾的是,一些国企对内坐享“垄断利润”,对外或“贱卖”,或“弃权”。这是严重的本末倒置。

欢迎访问凤凰网汽车2010北京车展专题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旭东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