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2日电 题: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下滑 欲夺市场还需练内功
王槊
5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0年4月汽车产销及经济运行情况,其中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50.33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比上月下降3个百分点。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对此的观点是,1.6L排量以下车型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支持力度减小是促使自主乘用车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今年4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73.72万辆,比上月下降15%。从中汽协公布的数据里至少可以获得两个信息,第一,自主车企在国内市场表现依然强劲,占据着销量上的绝对优势;第二,自主车企的市场份额首次出现下滑,这或许预示着自主品牌车企的第一轮黄金增长期已经结束。
销量随小排量车的下降而下降虽是客观原因,却绝非好借口。自主品牌的产品大多集中于1.6升排量及以下这一区间之内,国家通过减免购置税鼓励用户购买小排量车,等于间接扶持了自主品牌车企。这一政策的初衷旨在鼓励购车用户由大排量转向购买小排量,实际的结果却是想买大排量车的用户并不会为了节省购置税而改变选择,一些原本并不打算买车的用户却因为税费的减免而加入了购车者阵营。这些用户大多经济实力不强,进口或合资品牌的小排量车价格对于他们仍显高昂,因此选择了价格更低的自主品牌。这意味着自主车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能摆脱靠低端低价换市场的现状,而这正是当时自主车企在国内发迹时所走的道路。从无到有,再从被当成进口和合资车企的陪衬到逐步占据了国内市场将近半壁江山,自主品牌汽车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这期间自主车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工业设计、品牌价值和市场化运作上达到了一个又一个高度。然而可观的市场份额背后,却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低端低价品牌形象。
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呈金字塔状,进口和高端豪华品牌在最高点迎合少部分最高端人群,合资中高端品牌在中间争夺中高端市场,这两层结构是最先形成的。技术含量、工业设计和品牌形象都不占优的自主车企们刚刚起步时无法挤入这两层市场,只能在合资品牌的下方搭建平台,曲线攻城,通过外形模仿、购买国外淘汰车型生产线等方式生产与国外品牌外观相似的低价车型,快速占领低端市场。这样做的好处是自主车企在低端市场有戏唱,掘得了第一桶金,代价是离了低端市场就没戏唱。意识到这一点后,国产汽车品牌在一段时间里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一方面不可能放弃已经形成势力范围的低端市场,一方面又试图通过开发一些让人惊讶的产品——比如所谓的“平民跑车”来改变自身形象。然而在不计代价地通过低端产品占领市场后,自主车企的品牌形象和利润已经被整体拉低,加之缺乏战略眼光和技术含量的产品设计,给人不务实的感觉的同时给自身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所幸自主车企们醒悟得还不算太晚,在经历了一系列尝试后终于沉下心来,在技术、品质和工业设计上频下功夫,又采取多品牌策略,力图提升品牌形象。在2010年北京车展上,诸多自主品牌的集体亮相令人刮目相看,耳目一新,推出的系列产品市场定位覆盖齐全,显露出成熟车企的作风。
但光环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瑕疵,比如在一些关键性部件,尤其是变速箱等方面依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遍观此次车展上各车企推出的意欲和合资企业叫板中端市场的中级车,竟没有几款是装备自动变速箱的,这显然是自主车企争夺更高端市场的一大硬伤。而自主车企一向把持的低端市场也并非永远的避风港。中国的汽车市场和手机市场一样,只要国产品牌敢把市场砸下来,国外品牌就敢推低价产品接盘。过去主打低价市场的赛欧[综述 图片 论坛]、奥拓[综述 图片 论坛]、乐驰[综述 图片 论坛]之后,又来了配置更高,价格更低的新赛欧、新奥拓、新乐驰们前来和自主车企抢夺低端市场。
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自主车企们所必须面对的现状。因此,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己的实力和不足;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放弃追求表面高增长的短期利润,勤练内功,才是自主车企逐步摆脱一贯低端印象,提振自身形象的正路。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