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看到的 远比看到的多
2010年08月10日 10:53深圳特区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我们没看到的 远比看到的多

丰田汽车,作为日本制造的代表之一,一直是中国汽车行业学习的范本。去年年底爆发的“召回门”,让全球消费者对丰田的信赖一下子跌落谷底。很多人不禁在问:丰田到底怎么了?

而在这一刻大家才发现,我们很了解丰田的产品,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丰田。真正走进丰田市,你会发现丰田是一个庞大的、运行有序的机构,它不仅有汽车,还有金融、地产、保洁公司等等,同时它的庞大还显示在汽车成品背后的实验机构上,那些造价不菲的测试实验室,正是丰田的强大所在。

但是,在这之前丰田从未带中国媒体走入过他们的试验基地,哪怕他们展示的是10年、20年前就已经开始的基础性实验。在丰田人看来,埋头做事让别人去评价正是他们“愚直造车”的理念[综述 图片 论坛]。

故事从织布机开始

丰田的历史是从织布机开始的,如果环顾丰田纺织的第一任社长的一生,你会发现他一直在不断地改良和发明新产品,几乎相隔几年就推出新款的织布机,这种积极进取且永不言败的精神成为激励丰田的“精神食粮”。

在丰田纪念馆里,第一件展品就是丰田纺织的第一任社长、被称作“日本发明之王”已故的丰田佐吉发明的一号纺织机。这台纺织机关键在于当经线发生断线时就会自动停止机械运转,因此不会生产不良品,也不会把不良品流通到下一个环节。同时,丰田使用有人字旁的“自动化”这一词语。也就是说,在推进机械化的同时,还强调人的主导地位。

这一理念的延生就是现在所有丰田生产线上都会有的紧急停止的拉线开关“Andon”(也称“安东”),在发现生产线发生异常的时候工人可以通过它来停止生产线的运转。对于工厂,从经营角度来说,停止生产线意味着莫大的损失,但是在丰田工厂里的每一个人都彻底地贯彻“不生产次品”“不让次品进入下一工序”的思想。

按照日本企业的习惯,即使万一失败,也不会追究个人的责任,再加上深入丰田人心的“改善”意识,营造了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鼓励不断挑战的工作环境。这就是丰田的品质驰名世界的重要因素。

不久前,美国道路交通安全局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丰田刹车失灵的问题,由驾驶者操作失误所致。丰田高层对此事的态度却非常诚恳:“我们认为,比如刹车踩错或者踩的方式不对等等这些,对用户进行很好的解释和说明,让他们能够正确地操作,也是我们企业厂家的责任。我们不能把这个责任一味地归责于驾驶人员的错误的操作。”

挑战从实践开始

首次向中国媒体开放的实验场所,其实仅仅是丰田对汽车实验的冰山一角,或者说并不是他们最为先进的“杀手锏”。在这些实验室里:丰田模拟出低温环境,这个“低温室”可以模拟大风雪,不断测试车辆的工作状态;而为了验证电磁波对汽车影响,丰田建造了7个实验室,这是罕见的;为了测试汽车耐久性,丰田专门研发出了能够再现车辆各种动态的“多轴台架试验机”这一特别装置;为测试通过路况较差地区的情形,丰田又专门建了一个长达5公里的恶劣路面试车场,甚至还预先推测顾客的各种用车方法,由不同的驾驶员去一一确认。另外,不只是在跑道上进行测试,丰田还会在各国进行更多的实际路试。比如对于中国的高速公路、城市街区、严寒地带、交通堵塞、高原等各种特殊使用环境下,严格地测评车辆的行驶性能、耐久性、舒适性、噪音等各个项目。即便是通过了这些苛刻的测试,在新车已经上市开始销售后,丰田的评价测试仍远远没有结束。车辆上市后,丰田会首先在中国的多个城市进行10万公里的路试。将会由2名司机昼夜交替轮流驾驶,模拟顾客驾驶模式以及载重情况,然后会把车上的零部件一一拆解,逐一进行严格的检查,确认实际使用时车辆是否会发生问题。

丰田一位部长在闲聊中对记者表示,丰田的车一定是全球车型,它能适应全球大部分的路况和气候,哪怕像中国华南地区的高温和降雨、哈尔滨的极寒天气和干燥。而要做到这样,就是不断地测试和改良产品。

当你看到为了测试电波对车上电子仪器的干扰,丰田专门做了一个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地按中控台的按钮,你会发现原来看似简洁的中控台也倾注丰田人那么多的心血。

丰田的挑战,其实从它自身的产品开始,从实践开始。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