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合作上的保守让斯巴鲁在第一次合资中失败。面对众多的合资对象,斯巴鲁能否在第二次合资中放下身段?
王玫紫
铃木希望在华成立第二个合资公司;斯巴鲁正在究竟与哪个国内企业合资的问题中抉择;三菱在增资东南受阻的情况下,也在物色新的合资伙伴。游离于第二阵营的几家日系汽车企业,似乎一时间形成了某种默契,掀起了新一轮合资的序幕。
与另外两个企业不同的是,斯巴鲁品牌早在1992年就已进入中国。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当年那个小巧玲珑、看起来不太起眼的两厢车云雀(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它可是和今天在国内热销的SUV车型森林人[综述 图片 论坛]系出同门。
当年,富士重工与贵航集团合作,将旗下畅销的微型车以技术合作的方式引入中国。斯巴鲁本身以技术见长,但对此技术合作又十分保守,仅为贵航提供了0.55升排量的云雀,就连空调也没法安装使用,产品力不足的贵州云雀市场反应惨淡。后来又以CDK组装方式引进第二代云雀,但超过五万元的价格又让这款车与夏利[综述 图片 论坛](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奥拓[综述 图片 论坛](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之间丧失了竞争力。加上双方的合资矛盾,让斯巴鲁黯然离场。
2004年,斯巴鲁品牌再次导入中国市场,只不过这次没有与任何国内企业合作,只以纯进口的形式进入中国。富士重工深知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在国内选择了三家区域分销商:意美中国、上海安吉以及中冀斯巴鲁,分别负责华南区、华东区以及北方地区。可以看出富士重工在选择合作伙伴上的谨慎。
进口斯巴鲁凭借领先的技术,迅速获得中国市场的认可。此前,前斯巴鲁执行副总裁长门正贡曾经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斯巴鲁在华国产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至少达到5万辆”。
如今,斯巴鲁在华年销量已经超过7万辆。在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斯巴鲁汽车发出了 “已将国产化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声音,但随后没有下文。截止2010年上半年,斯巴鲁进口车型在国内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0万台,国产的话题再一次被提起。
2010年6月1日,斯巴鲁宣布在全国范围内下调零部件价格,平均降幅在20%左右,其中钣金类零部件降价幅度高达40%。斯巴鲁希望借此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以赢得更多的群众基础。有人猜测,此举正是为第二次国产做准备。
但斯巴鲁的故事却从此走上一个古怪的道路。国内若干企业,从北汽、到上汽再到江铃、力帆,均表示要全力争取与斯巴鲁的合资。
7月初,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率领北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海、北汽乘用车事业部销售总经理刘宇飞赴日本,寻求与斯巴鲁合资的可能。
两周之后的7月16日,上汽集团副总裁叶永明带领上汽拜访团飞赴日本,就如何加强业务合作与斯巴鲁进行沟通。叶永明分管上汽集团服务贸易业务,其中包括上汽销售公司,上汽销是斯巴鲁华东区总代理。
重庆市发改委更是将斯巴鲁项目落户列为“2010年重点推进项目”。截止目前,欲与斯巴鲁联姻的企业已经升至6家。
一时间群雄毕至,各展才能,却是为了争取一个在日本也处于二流地位的汽车品牌。这让斯巴鲁反而陷入思考。对于斯巴鲁,第二次国产选择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至关重要
事实上,左右斯巴鲁选择的不仅仅是这几个企业的诚意与实力,他们还不得不考虑已经形成规模的经销商。在三个区域总代理中,中冀斯巴鲁作为北方地区的代理,占有斯巴鲁全国销量的七成,在国产之后如何处理好渠道关系也成为摆在斯巴鲁面前的一道难题。
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坦言,自己不会改变经销商性质,未来会继续卖车,而不是参股造车。但另一个信息是,几乎每个希望参与合资的整车企业,都希望庞大能够从中搭桥。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从产品和渠道来看,斯巴鲁此时在华合资时机恰好,它可以借此提升产量;为自己的品牌寻找一个可靠的靠山。
但有了第一次合资的失败经历,斯巴鲁此次面对众多国内企业的争夺,能否真正在合资中放下身段,改变在第一次合资时的保守,以其见长的技术与国内企业分享,才是成功的关键。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