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运气遇到勤奋 汽车设计师乌琳高娃
2010年08月16日 16:30汽车商业评论 】 【打印共有评论0

面对机遇,乌琳高娃能够牢牢抓住,加之勤奋,换来的是令人钦佩的资历

ABR记者 王玫紫

1995年,乌琳高娃还在中央工艺美术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时,设计才华便得到了认可。

当年,美院工业设计系参与了“中国未来车”设计比赛,她被分到了小型车设计组,作品完成之后,制成模型展出。比赛的评委都是来自德国奔驰大众的外国人,表面上只是给学生的作品打分,实际上是来中国物色设计方面的人才。

期间,乌琳没有听到有人直接赞扬她的设计,她只记得德国奔驰一个名叫Harald Leschke的先生特意过来问她:毕业之后打算干什么?想学什么专业?对汽车有没有兴趣?问了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当时,她正打算到日本留学,对方得知后立刻表示,“我们企业在日本有工作室,你来日本我们可以帮你。”

1999年,即将毕业的乌琳并没有指望德国人的承诺能够兑现,还是兀自周旋于留学的表格和签证中。偶然有一天碰到导师,他问乌琳:“你毕业之后怎么安排啊?”“到日本读研究生,学设计教育专业。”“学设计应该去德国啊!你跟Harald Leschke联系一下,他很喜欢你和你的设计,正好也是德国一所学校的教授。”

乌琳这才从老师的口中得知,展览比赛模型时,除了奔驰,大众其他几个企业的评委都对她设计的小型车表示肯定。

可除了在设计比赛上跟Harald Leschke聊过几句之外,乌琳再也没有跟他有过联系,在老师的一再劝说下,乌琳硬着头皮给他打了电话。“我当时英语也不好,就跟他说了我想去德国学设计,然后留了一个我家的传真号。”

没想到,对方很快就给乌琳发来了一堆申请表格,连她自己也不相信这样就能去德国留学。

签证的时候,乌琳本来和德国使馆约好了三个星期之后面签,Harald Leschke嫌时间太长,拉着乌琳就去了德国使馆。一提是奔驰的人,使馆一路绿灯,签证一个星期就办好了。

如此突然的决定,就连乌琳的母亲也开始担心,反复问她去德国究竟干什么。“看那意思是让我到德国去实习,先走了再说吧!”

2000年,乌琳误打误撞的去了德国奔驰,最开始半年跟着老师学画图,作为被邀请的实习生还能领到一份工资。半年之后,奔驰给乌琳两个选择:一是直接签合同,正式加入奔驰工作;二是在德国读设计专业,继续深造。

“我想我这水平不足以直接进企业工作,别回头去了丢人,所以还是决定系统的学一下。”乌琳对《汽车商业评论》回忆说。

二次学设计

2002年,乌琳开始正式进入德国FH Pforzheim学院学习交通工具设计,幸运的是,每个月可以拿到德国奔驰提供给的几百欧元奖学金,条件是每周去奔驰的工程部门两次,协助他们做一些产品设计的工作。

这让乌琳比其他的留学生轻松了很多,不必为了生计四处奔波,虽然从学校到奔驰也要坐火车倒汽车,但在奔驰实习不仅能开阔眼界、积累经验,“最大的好处就是学校里需要打印的东西可以去免费印”。

在德国学设计,远比乌琳想象中辛苦得多。和国内的教育不同,国外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他们会把企业里的工作流程缩短到一个学期教给学生,学生毕业之后完全可以直接上手工作,不用像国内的大学生那样再进行上岗前的培训。

更具挑战的是,企业里的一个设计流程往往是很多人配合起来完成,但在学校里所有的工作都只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

为了完成一个作品,乌琳常常连续几天彻夜无休,而这种状态往往要持续一个学期。从平面图到3D图,再到实物模型刮油泥、上玻璃膏、打磨喷漆,一个人做完这些流程 ,有时候从早到晚没有时间洗澡、睡觉,困了累了就在休息室睡上一、两个小时,起来继续工作。

这样一个学期辛苦下来,为的只是展示的那两天。很多参与评审的都是来自宝马、大众等企业的设计专家和高层,一个出色的作品能够帮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实习,顺利的话,半年之后可以正式签长期合同。

对于学习汽车造型设计的中国人来说,乌琳坦言,自卑感和压力时刻存在。“人家的汽车文化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上都是顶级的,中国学生谈起汽车怎么跟人家比?而且人家小时候看到的都是爷爷开什么车,爸爸开什么车,中国学生从小也就见过212(北汽制造的越野车BJ212),见识少不是补课能补回来的。”

自卑与压力迫使乌琳加倍努力,出色的作品和成绩让她毫无悬念的进入德国奔驰技术中心前景设计部,成为奔驰历史上第一个中国籍女设计师。在奔驰的工作经历,让她明白了作为一名设计师,不仅要学会画图,也要有产品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很多国内设计师不关注的。

二次回国

乌琳高娃离开奔驰很突然,原本说好去奔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设计室,但最后一个月前,突然通知她去奔驰在意大利的COMO工作室。“那是做内饰的,我不想一辈子做内饰。”她说。

与奔驰协调未果,乌琳毅然离开德国,2006年2月回到国内,她先在西门子中国公司做了一段时间产品经理,当年9月,她去刚刚开设交通工具设计系的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她把在学校和企业里学到的整个设计流程教给学生,希望他们也能在毕业之后具备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的能力。

乌琳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跟年轻人互动,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创意和灵感。但,两年是一个极限。“我前期的积累只够我教他们两年,超过这个时间我就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以传授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乌琳给朋友帮忙做一汽展车项目的时候,在意大利认识了小乔治·亚罗,他不仅欣赏乌琳的作品,更钦佩她的经历。当时,乔治·亚罗工作室接到很多中国的项目,乌琳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恰逢其时。令乌琳没想到的是,她刚一回国就接到了乔治·亚罗工作室的电话,希望她第二天去上海签合同,旋即赴意大利。

2008年3月,乌琳进入位于意大利都灵的乔治·亚罗汽车设计公司,除了和其它设计师一样为甲方提供设计方案,当遇到中国客户到意大利的时候,乌琳总要帮忙招待一下,偶尔还肩负起翻译的工作。

从意大利回国后,乌琳加入北京汽车研究院,成为造型部高级主任设计师,参与了北汽C60展车的设计。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