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发布了汽车电池行业的研究报告,指出未来汽车电池厂商将面临产能过剩风险。
“锂离子电池生产商现在备受追捧,但预计在未来5~7年将出现大规模的兼并。”这是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可替代能源动力系统技术专家沃尔夫冈·本哈特博士(Dr.WolfgangBernhart)对这个行业的基本看法。
大部分专家都认为:在未来10年,由于电池成本大幅下降,电气化动力系统在各大汽车市场中的份额会显著增加。据一项大胆预测,到2015年,主要地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电动汽车(EV)将接近120万辆。目前,混合式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达82万“电动汽车等量(EVequivalents)”,而2015年的装机容量将超过260万电动汽车等量。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在2020年前会持续上升,不过300万电动汽车等量最早也要到2018年才能达到。
鉴于这些情况,计划投资将在2014~2017年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这在美国和日本尤为突出。根据已宣布的投资项目,2015年的产能已达到2016年预计需求量的200%。另外,投资项目还未全部公布,主要厂商还有些尚未宣布的投资项目。这将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而国家补贴则会刺激产生更多投资。多数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集中在电池制造领域,而不是核心的材料研发等投入上。并且相对应的,真正能够全面满足整车厂商技术需求,具有合格一致性和规模产能、较低成本的电池供应商实际上还是非常匮乏。报告指出:“低端制造产能不断重复建设,核心研发制造技术匮乏,仿制、复制不断涌现,就是现在这些国家电池行业的现状。”
另外,这个行业还需投入大量的研发和资本,从而迅速降低成本:5000万~1亿欧元用于新电池化学,3.5亿欧元用于10万个机组。“因此,在未来5~7年,仅6~8家全球电池生产商能够幸存。”本哈特说,“2015年收入的临界值约为6亿欧元”。因此,电池供应商需制定明确策略,迅速获得市场份额以赢得生存。而在此之前还有关键的一点是,投资者应意识到巨大的投资风险。正如本哈特所说:“不利因素越来越多,但若运营得当,未来的电气化动力系统仍将获利丰厚。”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