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量达到了突破性的1360万辆。经过60年“追星赶月”式的发展,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汽车工业有着密切关联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已逐步走上自主、独立的道路上来。谈及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现状,中国汽车工业资深专家安庆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有实力的零部件企业还是非常多的,如万向、法士特以及浙江的许多零部件企业都占有自己的一部分市场份额,而产品和技术也跟国外零部件企业相持平。
压力渐显零部件业挑战重重
“中国的确还存在很多小的零部件企业,但是只要它们通过正确的途径以及塑造品牌的意识并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相信它们一定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并不断壮大。”安庆衡对此充满信心。
也有专家建议,为适应汽车和零部件同步开发与系统开发的要求,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加大产品开发资金的投入,提高零部件自主创新的能力,以技术为核心,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形成集团规模化、专业化。
面临双重压力
时下,媒体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描述出现了一个新词汇——“三明治压力”,用这个词汇很形象地表达了目前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压力,即高端产品开发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压力,产品成本优势受到来自新兴国家的低价压力。
跨国零部件商进入中国的目的便是看准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份额有目标而来,进入中国之前都制定了详尽的发展计划,它们的财力、产品规模都领先于中国大部分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依靠技术领先和对核心技术的封锁,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几乎已对核心零部件形成垄断。
在这样一个多面夹击的生存环境下,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应注重自身形象塑造,无论从产品、公司形象以及推广方式上都应该多下功夫,外资零部件商入驻中国市场也不尽是坏事,外资零部件商对于品牌的推广形式以及产品设计、企业推广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一句话概括,即本土零部件企业要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发展中需要严格律己,加强企业生产研发水平。改善目前所出现的散、乱、差现象。随着日韩系、美系、欧系汽车进入中国,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庞大的汽车需求市场,国际汽车配件企业看好中国稳定发展的汽车产业,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与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非常明显的低成本优势,加快了到中国合资或独资设厂的进程,使中国汽车配件产业得到进一步地快速发展。让产业具备一定规模,建一大批颇具实力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逐步开拓国际市场。
目前,日韩系、美系、欧系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大陆,带动了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自主品牌的发展,为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良机。
出口遭遇壁垒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从紧固件到汽车轮胎,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所遭遇的摩擦从未间断过,美国、印度、巴西等国纷纷对我国挥舞反倾销大棒。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