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部件商控制70%以上市场份额
2010年06月09日 09:56慧聪汽车配件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在中国市场上,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在高科技术领域仍占有绝对优势。

根据行业网站近期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的最大规模调研和评价活动得出的报告显示,外商独资及合资公司在EMS发动机控制系统、安全气囊、ABS系统、三元催化器、自动天窗、空调系统、汽车座椅总成、电动玻璃升降器、照明系统、自动变速箱、高压燃料泵等系统和部件方面,基本控制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部分产品几乎全部为外资所垄断。

调研报告还显示这种情况近两年改变的可能性不大。根据盖世汽车网的分析报告,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外资汽车零部件跨国企业在这些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有强大的同步开发能力、经验数据积累和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相对而言,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公司绝大多缺乏同步开发能力,而只具备按样件开发或按图纸开发的能力,在高技术领域的差距就更大。另外,与同步开发能力直接相关的开发经验数据库的缺乏也是很多想在同步开发上有所投入的公司也因缺乏经验而没有竞争力。专家们也认为,在高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一般十分惊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公司都相对较小,因此,也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投入与跨国公司相抗衡。当然,还有相当多的中国本土公司囿于研发投入意识缺乏的原因而缺乏同步开发能力。

其次,中国本土零部件公司在缺乏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的机会。乘用车占机动车的产量比例越来越高,而在乘用车市场外资企业新车型的开发基本在全部是中国外进行的,因此,跨国零部件企业自然就基本上占据了所有的外资新车的同步开发机会。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正向开发的很少,即使有正向开发的车型,在这新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产品上也倾向于让外资零部件企业提供技术以确保新车质量。另外,鉴于这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零部件产品的开发成本较高,外资整车企业的国产化,特别是本土化的意愿相对较弱,也进一步减少了本土零部件公司尝试配套这些产品的机会。

最后,与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近期的整体定位也有关。近阶段,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整体特征倾向于先占据技术含量和技术投入上相对较少而对成本控制上能突显优势的产品上,如制动器、轮毂等。逐步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与外资展开正面竞争。从竞争战略上讲,总体上是符合现阶段的市场竞争态势和规律的。

即便如此,在高科技领域正在一展抱负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也不在少数,中外企业在这个领域的正面厮杀或在未五年内拉开大幕。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