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刚才张总提到了日本地震,日本地震海啸对于日系车系来讲,无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创伤,但是有人预测,对于中国自主品牌来讲,也许是一个契机,我不知道这种预测是一种幸灾乐祸呢?还是真是这样一种情况?
张豫:我想这个有点一厢情愿的感情在里面,因为日系车的这个价格和定位,我想大家都能够看得到,十到二十万的比较多。还有很多像天籁[综述 图片 论坛]都是这样的一些车型,这样的车型的客户群体,如果不买日本车的话,很可能会转向买欧洲车或者美国车,转向自主品牌的可能会有,但是不会特别的多。
另一方面,我想日本的地震所引起的都是一些基础的零部件,是二类,甚至是三类,很小的零部件一些生产的困难。这些个零部件很有可能也影响到一些自主品牌的一些车型的生产和制造,其实并不是说它仅仅影响了日系这几个车企,因为据我所知,其实在欧美车系里面,有些车系也已经受到了影响,虽然说影响不是很大。
主持人:相比来讲,因为车型之间的受众不一样,饶秘书长,您怎么看?
饶达:其实内置企业也受影响,一些电子元件,一些自动变速箱,都受影响了,所以有些车型可能自动变速箱的数量要减少,这样也会影响销售。还有一些电子元件,咱们中国是国产化率,有的时候说合资企业国产化率是90%,那是指一级供应商。但是二级供应商呢,其实仍有40%的二级供应商是靠日本,咱们日系合资企业。关键在二级供应商上,能不能够保证供应?所以这个影响确实大。但是由于大家都唱高调,现在国家的产业安全、预警系统,现在不起作用,到目前该起作用的时候不起作用,天天报平安的时候起作用,所以现在准确的估计还很困难。
主持人:我们来谈一下最后一个问题,现在从购车环节来讲,我们也知道北京限购,其他一些一线城市也有意消防,从很多使用环节上来讲,停车费上涨,油价上涨,貌似汽车的地位很尴尬,现在二位月自己的观点陈述一下对汽车的定位是怎样的,有人说回归到一个奢侈品了,不是老百姓所用的了,二位怎么看?
张豫:我想因为汽车在中国现在的状况是70%以上的人仍然是第一次购车,所以对于我觉得绝大多数人来说,车的梦想还远远没有结束,即便是用车的环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出现很多困难,比如说成本的增加,或者有一些限制,你看北京有五十万人在摇号,摇一个月一万两千个号,这本身其实就说明了对车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所以我觉得对车现在仍然介乎于一个生活必需品与奢侈品之间的这样一种产品。很显然,在中国的车没有达到,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没有达到像美国那样,它是一个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对于少数人他已经是一个生活必需品了,每天开车上下班。但是如果说它是一个奢侈品的话,很显然也不是很准确,所以我觉得可能介乎于两者之间可能更合适一点。
饶达:我总觉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它是个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所以有些人从浦东到浦西,坐地铁比开车快一倍,他还要开车。有些写字楼停车位一个月的租金两千块,他也交。这种状态呢,我觉得对于很大一批人来说,他把车就是当成奢侈品,要显示他身份地位,跟国外不太一样。但是汽车市场不会因为这个而降低销量,如果国家不调控的时候,今年的低速增长过去了以后,明年如果国家没有任何动作的话,10%的增长那是毫无问题的。
主持人:您是说国家也不出台优惠政策,10%的增加也毫无问题。
饶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