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访谈>正文

自贸区改革深化 助推汽车企业国际化

2014年08月14日 18:45:10
分享到:
来源:凤凰网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刘小勇:谢谢,倪总,亚新科这个企业因为它的业务不局限在中国,您给它的定位,它是一个中国企业还是一个跨国企业,它在海外是不是也有投资?它的出口业务和全球业务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方面的问题呢?

倪威:亚新科总部在中国,但是投资方是外国公司投资的,我们总部的员工99%全是中国人,第二,我们目前所有的工厂都是在国内,有的是亚新科的独资厂,有些是亚新科跟中方的合资企业,亚新科的全球化,刚才提到1998年我们开始了出口,但是现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们也在不断的提升全球竞争性。因为我们作为零部件公司,随着整车企业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们也在进行全球化,比如刚才周总提到奇瑞在国外建厂,我们卡车的客户,比如潍柴在国外也在建厂,我们也随之在国外建厂,提供零部件的支持。

第二,我们以前也走过弯路,试图在国外买工厂,但是后来很不成功,现在采取的一般做法,一个是我们不太会考虑在国外所谓建立一个,平地起高楼的做法我们不太考虑,一般的做法还是对国际上的一些公司,特别是这些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一些分析的基础之上,可能还是要采取参股的做法,也不一定都要买下来,参股一定的比例,这种做法目前因为利用这些公司在全球有一定的影响力,甚至在全球他们有一些客户资源,慢慢增大我们全球化的能力,中国的企业在兼并跨国公司的时候,或者兼并国外企业的时候,我们有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化差异,我们在这方面其实也走过很多弯路。包括反过来,外国公司对于一个中国企业去兼并它,这点的阻力也是很大的,所以现在我们也不断的在探索,一步一步的做这件事情。但是从长远来说,随着我们中国的企业走向全球化,我们在国外建厂,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其次第二个方式就是通过参股,从小股到控股这种方式,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方式,对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全球化可能是一个正确的道路,谢谢。

刘小勇:非常感谢,下一位嘉宾我BillRusso先生,您是我们在座唯一的一个国际友人,给您一个特权,您可以就您所关心的问题,想了解的问题,您可以问我们王局一个问题,有什么问题想要跟他交流吗?

BillRusso:我想先谈两三点想法,然后再提问。我们看全球的汽车行业,我们超出中国的范围,我们发现在一些特定的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的汽车企业需要把这些专有技术引入到中国来,另外也需要建成这种战略合作伙伴,比如说和一线的整车厂商,或者拥有中国企业所需要的技术的整车厂商。在21世纪,汽车行业需要建立这种跨国境的战略联盟,我相信像自贸区这样的地方,能够帮助中国的车企和国外的一些车企能够建立起这样的联盟。我在中国现在还没有看到这样的联盟。现在很多的汽车企业都在大力的拓展自己国内的市场份额,有的就直接是通过收购的方式,当然我知道建成这种跨境的战略联盟不太容易,有很多失败的案例,但是还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说日产,还有塔塔,这也是一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公司来收购兼并一个好的发达国家的车企,还有吉利收购沃尔沃也是如此,这都体现了这样的好处,因为通过收购,让这些国内的车企获得了更多这方面的技术,还有像东风,不一定是收购,但是是战略联盟的方式。

接下来我要问王先生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自贸区看作是一个孵化器,或者说是一个创造更好的环境的计划,不仅仅有助于发展国内的汽车市场,同时也让我们的企业能够更多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那么你们怎么样来实现,怎么样来打造这样的环境,怎么样让自贸区成为一个好的孵化器?我们会不会在自贸区里看到一些合资企业的实例?

王彬:谢谢,这个问题好像比较大,因为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涉及的面比较多,从自贸区的角度来讲,一个就涉及到准入方面,也就是投资管理领域的改革,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2013年的服务业开放和2014年的服务业开放当中,2014年涉及到两项汽车行业的开放措施,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汽车合资的制造厂,目前还是中方控股,有这样一个要求,股比的限制,这一条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在今后的自贸区的服务业开放当中,能够形成突破,这个也是我们要向国家部委去争取,因为中方控股和外方控股涉及到是不是真正的把一些核心技术带到中国来这样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觉得从准入的角度来讲,自贸区下一步也是在这方面要积极的争取。另外在准入方面以外,我们也通过建立更多的贸易便利化的措施方面,为汽车企业提供更好的通关服务,提高它的效率。

第三就是售后和企业之间的保障,因为在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当中,也有一块核心的内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我们现在也在拟定一些操作的办法和一些制度的设计,另外我们也通过一些功能拓展的打造,来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比如我可以举一些例子,一个就是汽车的维修,在自贸区现在维修可以有两类,一个就是保税的维修,一个就是非保税的维修,目前除汽车产业以外,其他的一些电子产品等等,已经在自贸区开展了多样性的保税或者是非保税的维修业务,从功能的设定,从政策上来讲,如果说这家企业有占比比较大的跨境的汽车业务的话,其实在自贸区做跨境保税的汽车维修是具有优势的。还有比如说融资租赁的功能,融资租赁公司从2010年开始,至今已经吸引了400多个公司在自贸区入住,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最近汽车的金融租赁公司也纷纷的想进入自贸区,除了汽车金融租赁公司,我们可以开展一些针对消费者的B2C的融资租赁业务之外,我们还有B2B的经营性的租赁业务,也都可以在自贸区开展的。也通过这种银行信贷以外第二大经济杠杆这种功能,为我们整个汽车行业提供一个融资的渠道,所以整个自贸区如果说想形成这样一个孵化器的话,是在准入方面,在贸易便利化的方面,在售后服务的方面,在知识产权方面,以及在其他的功能方面,还有包括我们下一轮可以谈到的在金融政策方面,其实自贸区也有非常多的有利于企业今后资金流动,包括境外融资的这些政策,还有就是对特定行业,今后自贸区也有一些政府财政的支持政策,我觉得这是一个整体的考虑,另外不光是自贸区自身,可能也要与区外对汽车产业也要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和联动,特别是我们跟浦东新区之间,有一些研发类的、总部类的,可以放在自贸区,有一些生产性的分支机构,我们也可以借助新区的相关优势,我们可以联动,一起来做大整个汽车行业。谢谢。

刘小勇:非常感谢王局。我们还剩几分钟的时间,我想给在座的一直在专心聆听的观众,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们台上的嘉宾提问。

提问:你好,我是选车网的,我想问王主任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自贸区零部件企业可以设独资的,那么整车企业可不可以在这设一个独资的企业,把厂搬到内地去什么地方?比如说我在开发区设的企业,我把企业搬到芜湖去,因为芜湖有奇瑞,奇瑞那有很好的配套体系,我在那做可不可以?谢谢。

王彬:外资的话,我刚才已经介绍过了,按照国家现行的规定,设立合资的汽车制造厂商,必须是中方控股的,所以我说我们下一步在自贸区,我们力争的就是在这一块业务上是否能够形成突破,也就是突破外资的51%的股比限制。

提问:你好,我是来自于西班牙异地达公司,我们做汽车技术服务,我想问周总个问题,我们在西班牙和巴西跟奇瑞公司在这方面有技术合作,我想问一下周总,刚才周总提到过我们已经走出国门了,但是还没有踏入当地的市场,我是考虑我们车辆已经出去了,生产已经出去了,我们当地的技术可能是第二只脚,如果也能够踏出去的话,就完全能够走入市场,所以我的问题是,你们是不是有计划在海外也建一些研发中心?像现在合资汽车公司一样,像大陆也在不断的新建研发中心,谢谢。

周必仁:对于中国的汽车走进国外的市场,除了刚才讲的,实现当地化生产以外,海外的研发,海外的金融公司,这都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奇瑞公司来讲,因为我们目前出口的规模还不是很大,很多的事情只能一步一步的去做,但是我们会以开放的心态和所有能够帮助我们的在互惠互利的基础说,我们肯定愿意合作。

提问:这也是问王局的一个问题,我叫墨菲,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我知道您之前已经谈到了,我很抱歉还要再提一次,能不能说得在具体一点,就是突破,讲到车企的合资企业的突破,中方要控股,我的理解,现在是50-50,在汽车行业这样的合资公司的规定方面,会不会出现40-60、30-70这样的比例,以及实现这一点的时间表,我想问一下什么时候能够实现这样的突破?谢谢。

王彬:谢谢,汽车行业整车制造的股比限制,我个人认为也是跟我们原来整个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历史,包括它的发展历程有关的。真正的股比其实对中方外方来讲,可能大家都希望控股,但是目前的规定还是中方控股,到底是四六还是三七,如果是开放,一定是大家双方协商来确定的。我们也希望能够,因为这个也是根据企业的需求,我们平时在接触当中,有很多外资的汽车厂商,他们想进自贸区,他们也提出了是否能够形成外资控股的结构。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开放的申请过程中,我们曾经也设想在这一块是不是也能够形成突破,目前看来,条件还尚未成熟,在下阶段,我们还会继续的跟国家有关部门去协商,在今后看看是不是有突破的可能性,具体的时间表,我们也不清楚,因为相关的管理权限并不在上海,谢谢。

刘小勇: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讨论,对于自贸区这个新的话题,我们在座的都是重量级的权威的嘉宾了,但是还有一个更重量级的更权威的人,今天他没有来,这个人就是我们的习总书记,他对自贸区的描述是这样的,他说上海自贸区要把制度创新作为一个核心任务,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作为着力点,努力创造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公平、统一、高效的营商环境,牢牢把握高标准投资规则,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我想他对自贸区的描述应该是最权威的了,对我们中国汽车企业来讲,国际化是做大做强,提升国际全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国际化之路又离不开引进来和走出去,离不开全球的技术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供应链资源和服务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离不开对国际先进的投资规则、经贸规则的精确理解和把握,上海自贸区作为一个国家级的综合实验室,为国家提供制度创新样板的同时,也在为我们汽车企业提供一个极富想象力和可能性的国际化的试验基地。虽然自贸区从挂牌到现在才一年的时间,好多管理的细则、操作方法和落地的具体的业务模式还在探索之中,但是我相信以负面清单为特色的创新管理模式会持续的推动自贸区的试验的创新的向重心发展,我想只有超前预测,率先把握,勇敢实践的人,才能抢得先机,收获更多的创新红利,而这正是我们今天论坛的初衷。我想关于这个自贸区的话题,今天只算一个破题,随着自贸区的发展和完善,我们会持续的关注这个话题,我们今天第一场的论坛讨论就到这里结束,再一次感谢各位嘉宾。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上一页1234567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导航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