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栏

张欣:校车管控需将财政补贴落实到基础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张欣
2013年01月03日 08:39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张欣

作者:张欣

核心提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政府是否有真的决心!一是从教育资源分布上进行合理的调整;二是各级财政真正落实相应的补助补贴,不仅补学校/幼儿园,还要考虑司机等具体参与者的切身利益;三是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发现问题不能姑息迁就,要在萌芽状态就实行有效控制。

凤凰汽车评论 2012年12月24日,西方的“平安日”,这天在江西省贵溪市却发生了接送幼儿园孩子的车辆因操控失误而冲入河塘,导致11名幼儿死亡的悲惨事件。

近年来全国各地搭载学生或幼儿园孩子的车辆频发侧翻、碰撞并导致重大伤亡的恶性事件,比如2011年11月发生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的19名幼儿死亡事件,2011年12月发生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的23名学生死亡事件。为此国务院于2012年4月5日以国务院令的形式正式颁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此后各地还不同程度地对校车追加诸如必须加装GPS定位等被动保护措施,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当地相关领导也会被追责。但是问题似乎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那么为什么接送孩子们上下学/园的车辆会频频出事,伤亡不断呢?

首先,中国目前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绝大多数家庭是一个孩子,面对应试教育引发的激烈竞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驱使家长们会为了孩子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而不惜一切。再加上近年来的所谓教育体系的大改革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现状,导致原来就近入托、入学的格局被打破,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可以有私家车接送,条件不好的也就依靠公共交通工具了,最为难的却是那些中间层,虽无力自己接送,但又不愿孩子挤公交受罪,最终只能无奈地选择“校车/园车”了。

其次,对于办园、办学者而言,如果是公立幼儿园或者学校,可以通过地方财政获得一定的补助,再加上收取孩子们的一定费用,校车/园车运行的也算“正规”和平稳。但是那些私立甚至是所谓的“黑”幼儿园和学校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既要满足家长们的要求和孩子们的需要,又要考虑成本费用,这里盈利是根本谈不上的。结果雇佣和使用老旧车辆接送孩子,超载运行等就不可避免了,此时如果监管再失去作用或者是不作为,那么事故的发生就成为了必然。正应了“每一起交通事故的背后都存在若干违法违规的行为”!这里各方监管者也是有相当的责任的。

那么由政府出面推动校车/园车建设能否彻底解决问题呢?

从目前由国务院所公布的校车管理条例来看,其原则性的要求偏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很少,更多的是强调了“责任和义务”,但是并没有对当事各方的“利益”做出应有的规范。过多地强调车辆的被动安全性,没有真正触及包括驾驶员在内的当事各方的主动安全问题。对于国内各客车制造企业而言,在充满期待地热情高涨了一段时间后,面对校车销售的实际情况而迅速转入冷静观望。

校车/园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其与普通公交车辆又有所不同,一天最少要跑一接一送两趟。如果是由专业运输单位承担,按照条例,除了作为校车还不能用于其它,那么为此需要专门购置车辆,并配备专门的司机,如此一来如何核算费用就成为关键。定高了,学校/幼儿园承受不了,定低了,运输单位无法或者不愿承接。而且本来公交的财政补贴就是一本无法公开的“糊涂帐”,如果再加上校车/园车,就更算不清说不明了。而如果是由学校/幼儿园自行开运,同样购买专用校车和配备专职司机就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而如何向孩子们收取费用也是一个大难题,收多了没人乘坐,车辆和人员就会闲置,收低了赔本的买卖又不能做。权衡再三,能凑合就先凑合着,能将就就将就吧。结果就是事故的频发和问题的持续。

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政府是否有真的决心!一是从教育资源分布上进行合理的调整;二是各级财政真正落实相应的补助补贴,不仅补学校/幼儿园,还要考虑司机等具体参与者的切身利益;三是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发现问题不能姑息迁就,要在萌芽状态就实行有效控制。

与其在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后,相关地方政府马上支付巨额赔偿金,还不如把这笔钱用于那些基础性的工作。否则因为钱来的太过容易,就会导致管理的缺失和人心的麻木,重大伤亡事故不会因为被动安全有多完善而就此不再发生。警醒吧!

本文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任职于国泰君安证券公司 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等行业企业股份制改制、兼并收购、资产重组以及国家相关宏观政策等的研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独到的见解。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