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于武:几米?
徐秋华:6米多一点。其实在发达国家,在澳新市场,我们经过两三年辛勤的运作,V80已经占据了澳新市场的第三位。市场占有率大概是在15%。这一切都是在体现我们除了品牌不断提升的同时,在提升我们的产品链,包括技术和质量。
第三方面,我们还体现在我们市场销售的渠道,我们营销的方法上面。到现在为止,销售渠道我们已经建立了4S店的销售渠道。230多家,维修站大概250多家左右,经过三年的发展,在国外的三十四个国家和地区里面,我们也有100多家销售渠道。所以,我们要做好一个产品,确实是一个很艰巨的工作,但是,我相信就像在座的各位一样,作为我们汽车人,其实我们也是乐在其中的。
主持人:听徐总说造车不容易,也是回应刚刚的话题,一些其他行业想要在产业当中发展还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陈全世:我补充一下,我也很反感这个词,颠覆,我希望不要把新能源汽车跟传统汽车对立起来,他们互相之间是竞赛的关系,而且互相可以借鉴。举个例子,你电动助力转向,启停结构,电动空调。我参加了27届电动车国际会议我一看,传统车都在像特斯拉一样,用仪表、平板电脑,甚至有一个人在会上讲这个,很受体会。他是传统的车,但是我控制是用平板电脑,我下班拿回家了,你把这个车能开走吗?你开不走,发动机启动不了。我上车之前设定去哪,一装就走了。
那是一个传统汽车,但是在电动汽车可能首先用,这都没关系,互相借鉴,一定是互相拥抱,或者互相融合的。因此,汽车是一个传统的需要新技术植入的,但是不要把它就打败了,颠覆了。你看咱们的火车,蒸汽车,内燃气车还有。我觉得还是有问题的,希望他们两个共同借鉴,本来就是一个同根生的东西,不要轻易谁把谁颠覆了。我把你取代了,大概不太可能。而且刚才赵院长讲了,2020年,90%还是传统车。但是那个时候传统车可能已经有所区别了,他的电控系统,维修系统可能都已经电子化了。电控化了,电脑化或者智能化了。因此我觉得,包括你的信息技术要进来,互联网进来,改造汽车上的东西,因此我觉得有的东西在交叉的时候才有创新,才能拿到诺贝尔奖金之类的。电的控制可能比较简单,机械很困难,现在的情况就是机电一体化,包括强电和弱点,应该互相结合,这样的话,把这个东西做完美,做好。不是我生你就得死,你死我才能活,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概念,我觉得应该提倡大家互相竞争,还是那句话,只要能解决节能减排的问题,能够解决雾霾的问题,什么技术路线都可以。
主持人:谢谢陈教授很好的总结。我们聊聊自主品牌,我觉得除了新能源产业,改革也是一直伴随着汽车业,从上到下,从大到下,汽车业随时都在进行一些改变。可能咱们中国一谈到汽车还是要自主品牌先起来才行。所以,面对这些比较大的改革,我们自主品牌怎么突破?先把这个话题抛出去,大家先聊聊。
付于武:昨天上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马上要发布一个技术发展报告。里头昨天我们说了一个很好的概念。技术发展的指数,有八个维度,从2001年开始做比较,2001年技术的指数,我们大概是世界的20%左右,差距很大。现在,可能接近一半了。我们跟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十几年的时间我们大大缩短了跟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就是我们自主品牌我做的非常大的事,了不起。
我觉得这是自主品牌第一个真的是有信心,我们做的足够的好,我们做的并不差。
第二个,自主品牌,我们现在在商用车领域做的不错,我们的客车基本上把国外挡住了,合资也没干过我们。我觉得商用车我们保持了足够的竞争力,轿车虽然我们的份额经过12年降,但是我们产业已经看到了我们的调整,有所动力。我们还是把信心建立起来了。
第二从技术积累的角度,就踏踏实实的干。去年参加了一个国际性的车型的评比,真的是在同台竞技,从造型、内饰到动力,到各方面指标,跟奔驰、宝马一个平台的时候,真的看到差距很大。专家说,你的电动车有问题,怎么回事?他说轻量化系数,你加了一套装置以后,你的重量增加了多少?国外的车增加了多少,真的是巨大的差距。我们虽然说新能源汽车某种意义上我们是技术觉醒比较早,也做的不错。但是传统车,那些积累,我们并没有。所以我们加了一套装置以后,比国外车的重量增加了非常多。所以我说,我们进步很快,差距很大,技术努力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
第三个就是刚才我讲的协同,目前来讲,协同合作比什么时候都重要。
主持人:咱们技术品牌真的缺乏技术创新吗?还是缺乏创新的转化能力?请徐总介绍一下上汽大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技术成果。
徐秋华:我们上汽大通公司,背靠上汽集团雄厚的力量。其实我们这个公司,从成立开始,我们就不由自主走向了创新的道路。应该来讲,从我们商用车公司工作的实践上来讲,回应刚才付老的讲话,确实我们觉得我们也没有几条路可以走,除了创新之外。我们是不得不在这个行业里面,要坚定不移的走自主研发,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路。
我们上汽公司的同时,我们成立了商用车技术中心。我们的G10,EV80这些车,包括最早的V80这些车,我们在技术上面做了大量的自己创新的工作。我们的产品在操控上面,在底盘的集成上面,在许多包括电子车载系统上面,都跟我们的原型车有很大的差别,也有很大的进步。
我们技术创新,目前有750个来自于全世界的,世界各地的技术人员。包括我们技术中心还有制造工程团队。最近我们在研究考虑,比如说把冲压热成型工艺用在我们的新一代的产品上面,因为我们新一代的产品将来是要面对全世界的市场,出口的比例比较高。包括激光焊接工艺在商用车上的应用。所以我归结起来,我不能评价其他的车厂,但是从我们车厂实践来讲,我们觉得上汽集团有一个战略,叫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在我们上汽大通一个比较好的体现和诠释。
主持人:面对变革的力量,自主品牌怎么突围?
陈全世:应该好好发展,但是看到的效果,结果都不尽人意,核心的问题还是没有把想法落地,或者落地的不到位,我认为这是症结。一说自主品牌重要,难道大家不认识到吗?认识到了,但是重要之后的措施能做哪些事,你说能有什么新奇的东西?也不过是抓管理、抓战略、抓产品、掌握技术、培养人才,认认真真做好服务。
你说还有什么新奇的东西,我们能够超越了。那么你在另外一个星球上重新去开发一个市场,实际上真的我认为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我认为自主品牌唯一的灵丹妙药,上至国家,下至企业,最后到基层的消费者,就是真正说从自主品牌认识的高度,采取的行动上落地、落地、落地,我个人认为没有太多的东西。实际上翻过来倒过去就是着急,但是缺乏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可否认的,过去十年自主品牌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你想否认也不可能。不能拿某一个自主品牌没有进步那么快否则了整个自主品牌整体进步的趋势。十年前,十一年了,我回国。那个时候的自主品牌可以用惨不忍睹,但是真的现在的自主品牌是足足可以上得了厅堂。那个时候下厨房都难,这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人家也在进步,人家是95的学生考了98分,我们是60分的学生干了70分,你实实在在还有20分的区别。恰恰是消费者愿意不愿意真金白银向你下赌注的一个核心要点。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差距,是存在的。但是自主品牌能不能突破,有没有灵丹妙药,我认为凡是寻求捷径的人最后都死在寻求捷径的路上。没有捷径,实际不找捷径是最好的捷径。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