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再上山 向年销1600万辆跃进
2010年02月25日 05:29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虎年到了,伴随着1月销量突破166万辆的喜讯,中国汽车市场继续沉浸在全球销量第一的叫好声中。疯狂的产能扩张计划、乐观的销售目标、供不应求的产品,成为中国车企呈现给世界最鲜明的印象。放眼全球,美国车企依旧在艰难地寻求着生存机会,日本企业正在集体反思其质量控制体系,德国车企庆幸于自己在金融海啸中的抗击打能力,只有中国车企,年复一年地沉浸在销量数字和销售利润的美梦中。

从2001入世年的237万辆,到2009年的1364万辆,飞快的销量增长速度让中国车市有了傲视群雄的资本。2001年,我们的汽车销量名列全球第四,但与美国的1747万辆相比,却相形见绌。如今,美国汽车销量的锐减成就了中国的世界第一,而要赶上9年前美国的销量水平,似乎易如反掌。

今年1月,车市的火爆带给了人们更大的信心。有业内人士表示,车市火爆与产能不足相互刺激,促使1月车市出现畅销品牌加价提车的现象,这也使汽车企业的利润回报率达到新高。一方面车价同比上升,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变动幅度不大,导致车企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增长,预计不少优势企业的毛利率将超过20%。

车企对市场前景的乐观预期,让产能扩张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虽然有关部门已预警产能可能有过剩的风险,但随即遭到了专家们的呵斥——既然今年要实现1600万辆的艰巨任务,就千万不要挫伤了车企的积极性。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去年的1364万辆和今年要实现的1600万辆,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关心的是汽车质量和用车环境,但汽车召回制度的不完善、产品质量体系的不确定、产品维权之艰难,让他们无所适从。

丰田的召回事件给世界敲响了警钟,却并未惊醒尚未摆脱暴利阶段的中国汽车。在这里,质量纠纷是常态,不会上升为社会现象、升级为全民事件。尽管中国群体性的质量纠纷不在少数,但真正能促使企业全面召回的,可谓罕见。

有行业专家认为,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并不属于一个层次。前者较多地出现在技术和设计方面,而后者往往是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乱真,在降成本的过程中,也同时降低了零部件的质量。这不仅导致整车产品品质下降,更会培养出一些消极的配套商,对整个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马库斯·霍夫表示,金融危机期间,欧洲业内普遍认为,中国零部件企业会冲过来买技术,但事实上,什么也没有发生。“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太好了,本身就能满足国内零部件企业的需要,所以他们的战略性思考比较少,很难考虑到未来的竞争环境。”

进入虎年,最热门的话题,是中国如何保住全球销量第一的位置。产业发展的薄弱、技术研发的落后、政策法规的缺失,都被放到了次要位置。当全球车企都在反思质量监控体系和降成本运动弊端的时候,我们似乎还没回过神来。

一位业内人士说,中国不会有企业重蹈丰田的覆辙,因为我们的底子,根本支撑不了累计800余万辆的召回。一旦企业暴露了巨大的问题,结果就是致命的。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