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时希望得到的东西,未必能如愿得到,却要由此承担许多额外风险。如果中国企业自己不能在技术开发方面形成足够强大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跨国并购获取研究开发能力的计划,最终多半会落空。
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权案签约了,签约仪式于瑞典哥德堡当地时间3月28日15时、北京时间21时举行。这起并购案的尘埃落定,成为中国汽车业迄今最大的海外并购案;对既成事实,笔者衷心祝愿吉利完成收购后能成功经营这个品牌,也愿意在日后买车时优先考虑吉利全资拥有的沃尔沃,但这起跨国并购案后续经营,仍存在不少不确定性;而且,即使吉利能成功运营沃尔沃,也并不代表通过跨国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能成为现阶段中国汽车制造业实现自我提升的主流方式。
之所以如此,是因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时希望得到的东西,未必能如愿得到,却要由此承担许多额外风险。
首先,沃尔沃是中国消费者眼里“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在欧美消费者眼中也是北欧豪华车翘楚。若能通过收购获取沃尔沃的相关技术,对消费者普遍认为其最大特点就是廉价的吉利而言,定能迅速上台阶。
问题是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先进技术的思路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东道国政府、被收购企业及其利益相关方(工会等),可能针对技术转让、转移定价等设置苛刻的限制条款,并在日后的经营中严密监督。2006年上汽收购双龙彻底失败的前车之鉴,中国企业须铭记。
其次,即使成功以合理代价获取技术转让,也不能替代自主消化吸收和后续开发。任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用钱买不来,如果中国企业自己不能在技术开发方面形成足够强大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跨国并购获取研究开发能力的计划,最终多半会落空。因为缺乏自主开发先进核心技术的收购方,很难令拥有自主研发先进核心技术的被收购企业心服口服,收购方入主之日可能就是研发团队骨干开始流失之时。
第三,能成功收购品牌也不等于能成功摆脱被收购品牌拐棍。二流、三流品牌对一流品牌“傍大款”式的收购,必定会导致后者在其消费者眼里贬值,2005年年初联想收购IBM PC后,美欧客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大量流失,未能实现“1+1>2”的效果,收购后的联想在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排名不升反降,而且束缚了联想经营收购的Thinkpad品牌的手脚。联想有偿使用IBM品牌也有期限,但直到去年年末,在越南市场上,就笔者亲眼所见,联想品牌仍然无法摆脱IBM拐棍,在国内只打联想品牌的产品,在这里仍然要打“IBM-LENOVO”品牌。
第四,大规模跨国并购必然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而吉利并不以资金充裕闻名,吉利这样的制造商又不可能如同私人股本投资基金那样“为卖而买”,在收购完成后等待市场回升时以更高价格脱手,从而摆脱并购融资的债务负担。汇率变动还将进一步放大债务风险。回顾当年韩国大宇汽车公司之所以颓然倒下,祸根就埋在景气时大举海外投资而形成的巨额负债。
不仅如此,现阶段中国汽车业海外并购的目标主要是获取技术和品牌,因此其目标只能是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而正是在这类国家,特别是在并购投资项目上,中国企业将面临棘手的劳工关系问题。
所以,祝愿吉利在完成收购后的经营过程中,能表现出高超的管理水平,克服上述重重困难。但就总体而言,包括汽车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不应幻想通过跨国并购,一举从连出口业务也没有的无名小卒跃居为国际巨头,而是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遵循“出口-绿地投资-海外并购”的次序,实现国际化梦想。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梅新育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