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活动总是会碰到政策的“玻璃墙”,真正要启动民间投资还有赖于多层面的体制改革,希望吉利的发展历程及成功收购沃尔沃可以为民营企业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让民营企业享受到公正的市场环境
瑞典当地时间3月28日晚上9点,中国吉利和美国福特正式签约,前者收购后者的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最终交易价格不超过18亿美元,获得了沃尔沃所有的产品、研发、销售、品牌等24亿美元的资产和35亿美元的负债。至此,吉利收购沃尔沃尘埃落定。
从1997年进入汽车业算起,吉利的汽车历史不过10余年,2008年销售额不足50亿人民币。沃尔沃则是一个具有80年历史、1000亿人民币销售额的国际知名品牌。相比之前上汽控股韩国双龙、北汽收购萨博,此次收购无疑是一次蛇吞象。尽管此次收购基本成功,但业界对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前景并未一致看好。跨国并购是一个复杂活,其品牌、人员、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等方面的整合成本高不可攀,这对操作并购的企业在公司治理、国际化经验、经营绩效等多个方面有很强的挑战。从这一点上来看,
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根子较浅的民营企业还没有跨国并购的能力。
然而从吉利的历史来看此次收购,又有着别样的意义。
吉利老板李书福出身草莽,有“汽车疯子”的外号,只有1亿元就敢进入汽车业,把汽车理解成“四个轮子、两个沙发”,曾经打造了“中国最便宜的汽车”。在创业之初为进入国家的“汽车目录”多方求神拜佛,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曾培炎到吉利视察时,李书福一语“希望国家给民营企业一次失败的机会,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感动了很多人。事实证明,只要给予民营企业足够的施展空间,他们所能做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好。目前国内热销的汽车品牌大多是国企和国外的合资企业,有市场,但自主品牌较少;相反野路子出身的吉利却一直在坚守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在走出世界方面,吉利出口的轿车长期位居中国前三强。
吉利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符号,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中国民营企业从来不缺竞争力和发展的远见,在2001年,李书福就高调预言美国汽车三大公司将在10年内濒临倒闭,2002年开始谋划并购沃尔沃;中国民营企业最缺的是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涉及市场准入、生产要素配给、优惠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一直以来,鼓励民间投资、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是政策方向,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更进一步研究部署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即舆论所称的“促进民间投资20条意见”,将民间投资领域扩展到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等。但实际操作中,民营企业的活动总是会碰到政策的“玻璃墙”,真正要启动民间投资还有赖于多层面的体制改革,希望吉利的发展历程及成功收购沃尔沃可以为民营企业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让民营企业享受到公正的市场环境。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