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9日电 28日,吉利与福特在瑞典歌德堡的沃尔沃总部签订协议,斥资18亿美元的沃尔沃品牌入籍中国。对于诞生近半个世纪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这是迄今为止最令人亢奋的跨国并购。尽管此次收购基本成功,但业界对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前景并未一致看好。
尽管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他们在海外并购方面所获成功不多。挑战多于机遇论者举的最多的例子是上汽收购双龙。那在当时被媒体热炒的程度不亚于吉利收购沃尔沃,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一起海外收购,上汽收购双龙案例在2005年位列中国十大并购,并一度被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标杆。但是,现在来看,上汽收购双龙,在商业利益上一开始就是负数。而且,在2005年,中国企业出海并购完全是一个门外汉,对于并购整合,文化和法律的冲突,特别是劳工法的风险缺乏充分的评估和应对。这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应交的学费,正是因为有了上汽收购双龙的经典一败,才有今天李书福出手时的专业,老道和精密的筹划以及风险防范措施。
吉利虽然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有过一些成功,但毕竟没有运营一家跨国汽车企业的经验。对于吉利如何“消化”沃尔沃,仍有写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沃尔沃与福特有些车型是共用平台,而且有些技术是通用型的,吉利收购后,如何处理相关知识产权问题,是否会留下后遗症一直是业界担忧的问题。
其次,为了保障沃尔沃品牌与技术的“纯正性”以及全球化商业运营的需要,吉利再次强调,这些协议充分保证了沃尔沃轿车的独立运营、继续执行既有的商业计划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吉利方面也曾表示,吉利希望未来的沃尔沃由目前管理团队领导,总部仍设在瑞典哥德堡。显然,沃尔沃前高管团队可能被保留,但肯定要加入“中国血液”或者说“吉利基因”,目前吉利方面打造的沃尔沃项目运营团队已具雏形。
此外,瑞典与比利时是高工资、高福利国家,收购后如果不裁员,如何解决沃尔沃的高成本问题、如何扭亏为盈?对吉利而言也是很大的挑战。
专家提醒,中国企业现在要并购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一方面要当心企业资产负债表背后的包袱,另一方面还要摸清企业所在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吉利收购沃尔沃就必须了解这家企业所在国的瑞典法律相关规定。从这一点看,吉利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而下一步将会面对沃尔沃强势的工会组织,以及如何妥善解决好员工问题。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