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机制经历了一年以来的执行,在国际油价大幅度回升和波动的情况下,整体来说应该比较满意。政府调价处理日益成熟和老练,社会舆论日益减弱。如果国际油价能够维持在现在这一个水平上上下波动,经过几次调价,公众就会逐渐适应。
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一年以来,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年来的相关争论做些思考。对于现行的价格机制而言,尽管有不足之处,但相对于目前中国的大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已经做得很好;相对于其他能源价格,也已经做得很好。接下去,在技术层面,可以进一步完善。目前价格机制面临的最大的考验不是媒体常常提到的由于价格机制透明而引起的投机,也不是目前石油企业的亏损,事实上,炼油企业相比往年,今年的亏损已经减少了。
对于现行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最大的考验应该是,如果国际油价进一步上涨,将如何应对。基于目前的宏观环境,如果油价真的进一步上涨,目前的价格机制无法保证2008年发生的一切重演,而且,以前还有养路费分担。如果政府选择价格管制,如何处理亏损和补贴?如果政府选择执行价格机制,那么,如何应付高油价带来的问题,如何补贴?
对于现行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争议比较大的是因机制透明而引起的投机。讨论比较多的是价格机制是否需要模糊处理。要多模糊?谁来模糊?如果是由政府来模糊,结果就可能是政府定价,对企业未必有好处。模糊处理,会让投机者不好判断何时调,但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判断;而如果企业知道的信息,投机者也一定知道。如果模糊到企业都不知道,那应该就是回到从前的政府定价。因此,比较而言,现行的价格机制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好一些。至少现在企业知道国际油价涨了,成品油价格就会调,可能没有调到位,也可能没有及时调,但终归会调。如果像电力那样,不知道调不调,也不知什么时间调,情况更不好。此外,目前对下调有4%的约束,对上调则没有,因为,政府也可以不调。如果调价方向确定,调价的幅度越大,投机的利润越高。
只要是价格机制,就不可能是深不可测,总是可以投机。深不可测,就可能又回到政府定价,对石油企业肯定没有好处。价格机制不透明还会加剧公众的舆论。大家都在讲投机和影响,但是对投机的量是否有一个估计?有的人说较大影响,有的说严重影响销售,有多严重?还有的说投机导致市场波动,如果认为目前的价格机制下市场波动,需要市场化改革,好像不对。因为改革后的市场波动会更大。权衡利弊,价格机制可能透明更好一些,我们可以从技术层面减少投机,或增加投机成本。
事实上,我们反对的不是投机,而是价格机制带来的无风险套利。那么,抑制投机的办法就是增加投机风险。比如说,油价下调时不能套利,则可以按时下调;而油价往上调的时候投机可以通过囤积套利,那么,对付投机的办法就是使其踩不住调价的时间点,增加囤积成本;或者不按时调,或有时就不调,(但这样可能让油企蒙受损失)。另一个就是减小每次调整的幅度,使投机者获利减少。
另一个争议集中在成品油价格机制22天的调价期。缩短调价期限肯定是朝市场方向走,理论上,如果每天调一次,而且调价到位,就基本上是市场定价了。所以,缩短调价期间,应该是更靠近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缩短期间显然可以减少投机,如果一天一调,就不能无风险套利,而只能是一般的投机。而且,在一般情况下,缩短调价期可以减少调价幅度,可以减少投机套利幅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机。有人建议是否可以考虑先把调价期限缩短为14天,目前看来,问题在于政府价格调整的审批往往比较谨慎,操作上是否有可能。
在消费环节征税而且价外征税应该是一个改革的方向。在消费环节征税除了有成本,还需要相关配套。正如我们的个税是代缴,而发达国家是个人报税应该是同一个道理。相关的问题现在就可以开始研究,我们希望,发改委是不是可以在调价时顺便提一下成品油价格内包含多少税。此外,对油企负担问题应该可以有措施解决。
如果按照某一价格机制,油价由企业自主调整、政府监管,那基本上就是价格市场化了。发达国家在能源价格调整机制方面也是这么做的,如燃料调整机制。然而,要实现完全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一,把石油企业推到公众前面,需要界定好油企和政府的角色;其二,如果油价维持在某一相对较低的价位上波动,国内油价相应上下波动,消费者或比较容易接受企业定价,但如果油价持续上涨,基于目前的政治社会大环境和以往的经验,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之间博弈的最终结果很可能是政府收回定价权。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zhangya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