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前段时间曾经大肆笔墨过的“南北现象”(南北现象:男人女人及“大闸蟹”与“中华轿车”的命运)后,“奥迪现象”(官车:20年来一直作为中国的官员们乘坐的标准车辆)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社会现象,纳入了我的视野。于是决定以自己的观察、以自己的思想、也以自己的角度来针对中国目前社会中目前存在着的一些已经或正在影响在中国社会进程的“现象”(仅对“现象”而不对具体的人),完成这样的“宏伟”巨著:《中国现象……》系列文字,记录见证21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中国社会的进程。不知道这是否就是今天中国社会的一块块“短板”?横看成峰侧看岭,远近高低又不同,您可以理解为品位敏锐独到也可以理解为胡说八道抽风,呵呵,无所谓的。个人风格的心情文字而已,仅欣慰的是可以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并可以真实的记录下来。顺便说一句:我对政治不感兴趣,仅对事实的忠实展现和深刻的思考本身有些温度。本文是《中国现象……》的第2部分:奥迪(官车)现象~只有在中国才能发生的传奇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就事论事,不针对任何团体和个人)。
“奥迪”作为中国官员用车已经陪伴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20多个年头。今天“奥迪”依旧是中国中高端轿车的代名词。一个仅在德国排名第四的品牌却在中国创造了带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传奇故事,其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让人深思。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50多年。据传说过去(上世纪80年代前)在中国的大街上曾经跑过名字为“红旗”、“上海”等品牌的真正国产轿车(设计、制造全部由中国人自己完成)。虽然据说那些车辆的技术水平不高(到处漏油。除了喇叭不响到处都响),虽然作为官车曾经是权力地位的象征(15级以上干部才可以乘坐),但那毕竟是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而50多年后的今天,汽车已不再作为历史符号和政治符号走进了中国寻常百姓家,但奔跑在大街上的名目繁多的汽车(中高端)中又有几个是中国自己的品牌?罕见可怜…
改革开放之初引进的车种也少的可怜,除上海的“桑塔纳[综述 图片 论坛]”就是一汽的“奥迪”了。而按照当时红头文件规定的官员们出行的乘坐标准,“奥迪”作为当时中国国内组装生产的最高技术水平的车辆正好有可选的几个排量可以被不同级别的官员们套用进去,因此“奥迪”在引进初期被定为较高级别的官员使用,而“桑塔纳”成为了普通官员的坐驾。依照当时的国民生活水平,尽管只有这几种合资车型可选,但买的起的也只有官家。因此看来,“奥迪”和“桑塔纳”…车型的引进有其品牌的偶然性和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同时,“奥迪”之所以被引进并成为较高级别官员们的官车,其中规中矩相对稳重的外表符合中国官员们内心火热但表面稳重的形象。“奥迪”相对其他国外品牌比较虽不是极品豪华,但经过国内组装后除价格已与“宝马”“奔驰”相差无几(由国家埋单)外且使用功能已经是过的去。因此“奥迪”在历史上“先入为主”的具备了政府资源的垄断性(今天依旧是大小官员们的首选车型),“奥迪”这在国际上2线的品牌经过中国工厂的组装也在巨大的中国公务用车市场面前却卖到了国际上一线品牌的价格,这样的事情只可能在中国发生。其历史上的“误打误撞”却成就了“奥迪”在中国的传奇故事。
“开宝马坐奔驰”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普遍说法,因此说到“奥迪”就不能不说说誉满全球的“宝马”、“奔驰”。“宝马”、“奔驰”与“奥迪”比较无论是知名度还是技术水平、历史渊源、国际销售价格…都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宝马”、“奔驰”在欧洲等国家确实是名门旺族成功人士甚至是政府官员的用车,但在中国除礼宾车队用来接待外国政要使用这样品牌的车子外,这2个国际品牌已经被中国的富人们的所作所为赋予了某种特殊的含义。在中国,一些人因为金钱的极度膨胀,“宝马”、“奔驰”在国内被砸事件、撞人逃跑事件经常被曝光于报端,这2个国际品牌因为富人的为富不仁而成为了有钱人甚至是暴发户的象征,是暴发户、为富不仁的官商、大公子富太太…的用车。加上其完全脱离市场经济规律的价格也使许多周边国家地区用“割顶”走私或翻新的旧车来以次充好,通过内外勾结进入国内正规销售渠道,更使“宝马”、“奔驰”在中国的品牌力雪上加霜。
上述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已经是被有钱人任意践踏糟蹋“玩残了”的残花败柳。面对“宝马”、“奔驰”,中国人有着复杂的心理:既爱又恨。既爱你的安全稳定权威的技术,又爱你气派奢华舒适的享受,但恨的也是这2方面。在时下这些都会让一本正经的官员们敬而远之,起码在表面上会如此。
2005年“宝马”、“奔驰”依旧稳定的坐在国际顶级公务、商务用车的顶峰,“奥迪”也依旧在除中国市场外扮演着打打下手跑跑龙套的角色。当中国真正与国际接轨,还有谁还有什么可以维持2线品牌继续在中国卖1流品牌的高价?
欣喜的是“宝马”、“奔驰”这2个国际顶级品牌也落户到了中国。华辰“宝马”、北京“奔驰”的出现和他们接近市场规律的真实价格,将打破“奥迪”“先入为主”的垄断,让“奥迪”恢复其技术、价格…等方面的本来面目,那是市场的必然。
当然,如果“宝马”、“奔驰”…等品牌在中国以往已经形成的即成事实形象不佳的印象不摘帽子,那无论是“华辰宝马”还是“奔驰北京”都不会放量增长,更不会与他们的国际上响当当的地位相符,也不会成为真正的中国特色下的一道美丽和谐的风景[综述 图片 论坛]。
现代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但我们的高级官员和一汽的老总却依旧陶醉在为别人贴牌赚取小钱而乐此不疲的初级阶段,同时在为眼前蝇头小利而鼓吹并放弃未来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而置中华民族的大利益而不顾?!贴牌组装、贴牌与自主并存、自主主导是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有目共睹的必由之路,但我们的官员和一些企业老总们为什么都看不到?为什么?
“奥迪”等国内一些组装的品牌与国际价格比较依旧是暴利,虽然中国已经加入WTO很多年。而自主品牌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有一定的风险。目前国家对汽车行业的政策决定了组装可以旱涝保收的直接挣到大钱,加上今天的干部制度使得官员老总们或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不思进取停止不前或热衷于4平8稳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在作官的现实即得实惠与作民族品牌的理想远大比较后他们必然要选择前者~眼前的即得利益。
商场如战场,而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总投资1000亿元RMB,但除极少数个别厂家外大家依旧在为别人的品牌忙碌着,且乐此不疲。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成就了“奥迪”在中国的传奇,是官员们的“呵护”成就了“奥迪”在中国的传奇,是中国的富人成就了“奥迪”在中国的传奇,是……。
“乱世出英雄”。“奥迪”这样的故事只可能发生在信仰迷失法律也不到位的中国。但,成就的却是别人的故事。
20年前韩国的汽车工业如同中国今天的现状,但今天韩国制造的汽车已经同许多国际品牌共同进入了美国、日本的市场,国家的政策导向扶持在其中起到了关键决定的作用。中国汽车工业要有所改变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以国家的名义在税收、用工…等政策层面优先大力扶持具有自主民族品牌的民族汽车工业企业,同时,根本改变企业干部人事制度也是充分必要的先决条件。
“宝马”、“奔驰”、“奥迪”…说了来说去都在说别人的品牌,讲述着别人的故事…。
“奥迪现象”在中国也许是个案,但目前我们确实是在实实在在的:倾一国之力,为别国的2线品牌埋单…
50多年过去了,20年也是弹指一挥间,我们还要在即得利益面前挣扎多久?
为什么在国外2线的品牌在中国成了老大?
为什么作为专业人士的中国汽车协会及各汽车厂家们热衷于组装别人的品牌?
为什么“龙大官人”和一汽的老总等们都在以各种理由推脱应该承担起来的民族品牌的责任?
汽车工业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综合水平。“奥迪现象”并不是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悲哀,最大的悲哀是中国汽车还没有自己享誉世界的民族品牌,或者说领导者对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漠视,或者说是目前的干部的任用体制…
中国,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汽车工业吗?
(呵呵,撞过几次车斗胆来抛砖引玉。仅就一种社会现象进行客观记录,个人对“奥迪”A6L[综述 图片 论坛]还是情有独钟滴)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quanmi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