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19日天津大发的灯具零部件开始国产化。1987年年底,零部件的国产化已由1984年的8%上升至85%,这一速度令日本人咋舌。
也正是在1987年,天津出现了第一辆大发车型的出租车。
上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90年代初期,当时北京市政府提出了“一人招手,几辆车等候”的北京市出租车行业发展方针,被戏称为“黄虫”的大发车开启了北京出租车平民化的历史。“以低档车辆、廉价车费满足市民需求”成为北京市出租车行业发展的趋势。为了向司机们解释一些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时任厂长的赵家良还曾经带领一批专家在北京召开过发布会。1993年本市有关部门借鉴北京出租车市场的经验,将大发车大批引入出租车行业。从那时开始,天津市的黄面的数量开始激增。北京在1992年时,已经有3万辆大发出租车,在天津,1997年黄面的的发展达到了最高峰,马路上已经“遍地黄大发”,当时这个城市里同时有1.8万辆黄面的在“扫街”。
大多数人对天津大发的记忆也就是从作为出租车的“面的”这个时候开始。
“大发汽车的结构比较简单,整车的承载能力也很强,既能拉货又可以拉人,使用起来特别方便。”天津汽车制造厂的老职工讲,当时津城城市的街道还很窄,大发车不仅转弯方便,停在路边也省地。在当时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黄面的以其空间大、载重大、承载人数多、省油、方便、快捷等诸多优势,替代轿车,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当时全国各地到天津购买华利大发的人,几乎住满了天津的一条街。
资料显示,从1984年9月至1999年,天津汽车制造厂总共生产了30万辆大发车,其中有90%是供给全国各地的出租行业使用。
仅天津,就有超过5万辆的黄大发挂上了“出租”的顶灯。
大发车受到欢迎,是因为出租车正在成为普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大发车在中国诞生的使命,正是为了带给国人这种廉价实惠的出行享受。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大发这款产品适合了当时的市场需求。这种供求高度契合的“火花”,成就了天津大发供不应求的辉煌。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天津大发在出租车领域的竞争已经现出疲态。一系列新的车型如夏利[综述 图片 论坛]、富康[综述 图片 论坛]、捷达[综述 图片 论坛]逐渐进入这个行业。
“夏天热、冬天冷”的大发已经不适宜市场的需求,逐渐淘汰并远离人们的视野。
2002年,一汽与天汽合并。一汽集团出于整体发展的考虑,因为旗下的企业也有微型车在制造生产,于是在之后将天津大发停产。
对于这个事实,今天许多人都很遗憾,因为在今天的中国市场,微型车依旧热销。但是,对于天津大发的这种遗憾可能更多的是来自“天津大发”这个品牌。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quanmi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