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的10月,当时的上海安亭还是一片农田,而就在这片曾经被德国《镜报》记者称之为“孤岛”的地方,上海大众就像一粒种子悄然扎根。也许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无法想到,一个简单的合资厂的奠基,竟然在不久之后开启了中国轿车工业的全新时代。
这段时间显然是一个成就英雄的时代。
在之后的25年里,背负着开创中国轿车工业新路的重托,上海大众用它的实践,带动了中国轿车工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1978年,邓小平批准汽车业中外资“结婚”,第一次让中国汽车业尝到了合资的味道;
1982年6月,邓小平在中汽公司关于引进轿车项目的报告上批示:“轿车可以合资。”;
1984年10月,在经历六个年头的曲折谈判后,上海大众合资合同签约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次年3月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宣告成立;
1986年8月1日,上海大众开始组装桑塔纳旅行轿车;两年后,“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正式宣告成立。在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桑塔纳几乎成了国产轿车的代名词,之后的“千字号”桑塔纳从一排到了三。
一切犹如一幅幅厚重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从第一款合资车型桑塔纳的引进到桑塔纳国产化的实现,可以说上海大众拉开了中国轿车工业化大生产的序幕,并为后来全国乘用车的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专家评论:“桑塔纳的成功就是国产化的成功。”最关键的是,自桑塔纳开始,中国才真正建立了自己完善的零配件配套企业,培育了现代汽车企业人才,引进了现代汽车技术和生产设备,中国现代轿车工业构架才逐步建立起来。
从1984年合资公司成立,上海大众就创立了企业文化的两个精髓:一是坚持了合资双方的共赢,中德双方共同维护合资企业的利益,而不是优先考虑母公司的利益;二是产品质量,尤其是零部件质量坚持高标准,每一个零部件都要送到德国大众去认证通过,这一条路今天看来格外难能可贵。
正是上海大众对“高标准”的坚持,为中国轿车业开了一个好头,经过一场“脱胎换骨”的艰辛,开创了中国当代轿车、中国汽车零部件体系与全球同步的高标准。如果在技术标准上放了水,今天中国轿车业恐怕只是世界三四流的水平。
大众和上海的合资谈判进行了6年,可谓“旷日持久”。然而,合资的实践,也对中国对外开放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产生了推动作用。汽车合资企业沿用至今并被产业政策固化下来的50%对50%的股比,就是大众和上海在合资合同中最早提出来的。
大众汽车集团前董事长卡尔·哈恩回忆说:“50%对50%是基于这样一个考虑,中国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中国。毕竟我们是外来者,很多事情离不开中方的配合与合作。50%对50%是最平等的一个比例,有助于双方的平等交流。”
目前,上海大众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在合资企业的发展模式上,上海大众也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从桑塔纳的国产化到桑塔纳2000[综述 图片 论坛]的联合开发、桑塔纳3000[综述 图片 论坛]的自主研发、POLO的全球同步引进,以及PASSAT领驭、POLO劲情[综述 图片 论坛]劲取、NEEZA概念车的本土化开发,上海大众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树立了一个合资企业的本土化发展楷模。
与此同时,在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上海大众始终本着回报社会、造福社会的理念广泛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到2005年,上海大众累计捐赠约1.6亿元,捐赠项目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据统计,2005年,上海大众在支持体育、教育、慈善、卫生、社会事业上的投入,达到了6000多万元,居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前列。从这一点来衡量其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无人能与之比肩。
25年的风雨历程、五大核心品牌、上百款各式车型、累计400余万辆的销量,上海大众从最初的简单组装开始,现在已发展成为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汽车企业,在自身不断壮大的同时,也为中国汽车工业摸索出了一条崭新的研发之路。
珍贵照片:
1983年北汽与美国汽车签订“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合同(资料图)
1983年首批桑塔纳中级轿车出厂(资料图)
1984年上海大众合营合同在人民大会堂签署 (资料图)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翟亚男
编辑:
zhangyi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