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比一天热了,穿得也越来越少了,上下班时公交、地铁里还是人挤人,真犯愁。”北京市某图书公司职员沈晓娟,家住北五环的天通苑,公司却在西四环,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坐公交车去地铁站,换乘两次地铁,再转一趟公交车才能到单位。“有座位的时候很少,人太多了站都站不住,坐公交还有一个问题是堵车太严重。”沈晓娟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将近4个小时,不加班晚上也要8点才能到家,常常累得一进门躺床上就不想动了。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网上调查,针对“城市交通”话题,对全国31个省(区、市)15217人(其中63.3%的人是“80后”,21.7%的人是“70后”)进行的调查显示,79.8%的人表示自己所在的城市上下班时间交通拥堵。其他问题还包括: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多(57.5%),公交、地铁里拥挤(41.8%),安全设施不齐备(41.1%),快速公交不快(39.9%)等。
北京市出租车司机徐师傅开出租7年了,他觉得从广渠门到东直门的东二环,从西便门到中关村一带是常年堵车的地段。“南二环附近最近两年住的人多了,路还是原来那么几条,也堵得厉害。”
“哪里经济机会多,哪里人流物流就密集,哪里的交通也越拥堵。”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凡是经济文化发达或者是政治中心的城市,基本上都是堵车的城市。一个城市里,凡是交通拥堵的地方,也大多是繁华地带。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存在公共服务配置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低等情况,即使经济不发达,也容易出现交通拥堵。
西南交通大学运输管理学院副教授蒋阳升认为,我国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剧增引发了交通供需矛盾。“拥堵从表面看,是由于道路容量不够,然而本质却是城市规划不合理。还有汽车产业对内需的拉动很明显,有些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大城市拥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私家车的出行率太高。”
家住北京市回龙观小区的高聪光为了上班方便,上个月买了一辆丰田车,“我们年轻人买房大多只能考虑四环外的,挤公交一路站到单位,一天都处于肌肉发酸状态,我下决心借钱也要买车。本以为这就解决了问题,嘿,没想到照样难受,唯一不同的就是原来站着等,现在是坐着等,还得担心别人撞我的车。”
为了错开交通拥堵高峰期,现在高聪光每天特意早起,下班后经常在办公室吃了晚饭再回家,“和老婆一起吃饭的时候竟然只有周末!同事问我怎么老那么勤劳地加班,我哪是愿意加班啊,我是没办法。”
近日,深圳市、北京市等地先后出台了党政机关错时上下班措施,以此降低中心城区交通流量。
调查中,54.7%的人认为错时上下班能缓解交通拥堵问题;54.4%的人建议加快地铁、城铁建设;50.3%的人认为要倡导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用车。公众给出的其他建议排序依次为:改善中心城区规划(49.9%),行人车辆严守交通规则(46.8%)增加公交车数量和专用道(42.3%),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37.3%),车号限行(31.2%),对汽车排污加收环境税(25.9%)等。
“交通问题是一场永远打不完的仗。”蒋阳升认为,中小城市还可以通过城市的合理规划改善交通状况,但是对于城市开发已经形成规模的大城市而言,只能利用调整交通结构、完善交通管理的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比如,在日本东京80%以上的人上下班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就是因为政府保证了公共交通能使个人出行效用最大化,不仅地铁换乘便捷,而且小汽车在中心路段停、驶收费高昂。
“我们在路上堵着,心里就特别痛恨坐着专车上下班的领导们。”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职员武磊磊说,那些领导的司机去接人时是空载的,回来也就两个人,凭什么占用公众出行的资源?再说普通人都买得起车了,领导要想舒服完全可以自己买车开。
调查显示,80.0%的公众赞成取消上下班过程中的公车接送领导制度,其中46.2%的人表示非常赞成。
毛寿龙说,从交通角度讲,公车接送领导仅仅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次要原因。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般按照级别来计算公车层次,公车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工作激励的方式。如果公车接送领导是为了工作,取消接送显然是不对的。
据了解,在德国,有相当数量的公车是租赁的,联邦政府只为联邦级的领导人和各部部长、国务秘书配备公务用专车;在芬兰,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4人享受配备固定车辆和固定驾驶员的待遇;在比利时,发放优惠补贴鼓励私车公用。
北京市政协委员李少华在2004年市政协会议上,递交了一份关于公务车改革的提案,其中提到由于公车出行成本不用个人负担,其使用率远远高于私家车。仅2004年4月,在北京市行驶的车辆中,除了出租车外,公车与私车的比例是4:1,占26.7%的公车却动态地占有道路资源80%,给道路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本次调查显示,93.4%的人确认自己周围有公车私用现象,其中有67.1%的人表示“很多”。同时有56.7%的人认为,限制公车私用能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调查中,公众给出了限制公车私用的建议: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制定严格审批程序(65.9%);加大违规处罚力度(63.4%);扩大监督面,进行媒体、网络等曝光(57.5%);削减公车数量限制公车用油(54.2%);成立督察小组,开展长期和不定期检查(44.7%),采用GPS定位系统等技术性监督(42.4%);实行公务用车社会化(34.7%)。
毛寿龙认为,这些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限制公车用油,可能会导致有些单位添置公车,就像当初单双号限行时有些单位就为领导配备两辆公车。而采用技术性监督,成立督查小组等措施,更会造成管理成本提升。
“要杜绝公车私用,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将公车待遇转变成个人收入,这样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者开车上下班就成为公务人员自己的选择。”毛寿龙说,如果一时做不到,那么现在在公车使用上应该更加公开透明,包括每个单位到底有多少公车、哪些工作人员有公车、每个公车每个月的开支状况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