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达,中国汽车之父饶斌的大公子,从小就在汽车堆里长大,并为之付出了一切。他说,汽车成就了我,命运注定我是汽车人。
撰文/颜光明
想不到饶达退休了。
他告诉我时先是一愣,而后是马上意识到他的价值存在。转眼一年过去了,证明了我的判断,饶达是越老越走俏,正应了时下的说法,专家是越老越值钱。
在业内,饶达现在是汽车市场分析和预测方面的知名专家,不少企业都来找他,请他把脉诊断,或预测市场走势,产品的生命周期等。而搞市场的人士则把它当作了“黄埔军校校长”,与他共过事或熟悉的人都感觉到,这是一个血管里流的是汽油的人。
饶达,中国汽车之父饶斌的大公子,从小就在汽车堆里长大,并为之付出了一切。他说,汽车成就了我,命运注定我时汽车人。
在汽车圈里长大
饶达从小就是在长春长大的,目睹并亲历了一汽建设的全过程。这在他的年龄段里几乎没有。他说,小时候常跟父亲参加一汽建厂的义务劳动,耳濡目染,从小对汽车产生了兴趣,掌握了不少有关汽车方面的知识。饶达说,“我有爱看工厂的嗜好”。他深情地回忆道,父亲为了满足他的好奇欲,在调离一汽时专门把他带进厂里看个够,“对汽车怎样从原材料经加工,装配变成产品的全过程连看了三遍。”这对日后饶达踏进汽车圈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曾经开玩笑说,“我能闭着眼睛讲出一汽老厂房的机器设备放在哪里。”
作为干部子弟,饶达说,我从没沾过父亲的光,相反要求倒是很严。为此,他给我讲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饶斌为了培养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知识工人,鼓励饶达到生产第一线去当工人。饶斌对饶达说,“你就是我种的试验田。”他认为,文化水平高的工人,劳动生产率高,机床故障少,产品质量好。后来饶达在生产第一线学到了不少东西并获得很多荣誉和奖励。饶斌为此引以为自豪并把饶达获得的奖状挂在自己的卧室里。1979年,饶斌调到北京担任机械部副部长时,在填写亲属履历表一栏中把饶达的职务写成了“工人”。
饶达与一般的汽车人不同,他爱琢磨汽车方面的事。这无论是生产制造和产品开发,乃至市场变化,政策与法规等他都会很“敏感”,或察觉到些什么,所以他的分析判断都会比较准,有直觉意味,与众不同。我曾描述过,这是个为汽车而生的人。如同他的父亲,把汽车事业当作了自己的生命。这种执着常人是看不懂的。
“这就是信息的把握和对汽车的热爱。”
饶达为解我心中的疑惑很直率地告诉我,他干汽车技术经济分析秘诀主要是来源于第一手的信息加上自己多年对汽车行业多年来的了解和积累。也许是他的出生与背景,在宏观把握上要高人一筹,或先人一步。对这一点他并不回避这种便利的优势,常常趁出差回家与饶斌切磋汽车行业中的事和问题。饶达曾幽默地把与父亲单独交流的机会称作为“单练”,从中获益不少,这为他以后成为汽车咨询专家打下了别人所不具备的那种素养——即用第三只眼晴看汽车。他的辛辣与直言,甚至预言都是一些“童言无忌”的真话,一片赤诚,热血报国。
来上海只干了两件事
1989年他从二汽调入上海大众,由技术经济分析转入市场分析。尽管工作具体了,但他所做的工作却不可小视,有时则举足轻重。如上个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80年代末,国家圈定的三大三小轿车企业基本划定,时值饶达来到上海,他提交给领导的第一份报告就是“拼人拼设备,扩大产量做老大。”他的观点很明确,要充分利用上海大众领先一步的优势,在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下,加班加点把产量做上去,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夯实基础,在一汽二汽轿车尚未起步之时稳坐行业老大的位子。为轿车“要发财,就三年”这句名言提供了依据。之后,谁也不会想到,上海大众在3万辆产能的基础上,连续三年翻番,由1991年的3.5万辆提高到1994年的10万辆,终于奠定了国内轿车业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其次,由饶达发起的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经他培育已经成为业内不可或缺的权威信息组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信息的价值变成了一种“稀有资源”,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权威。我曾注意到,由饶达参与的汽车市场信息发布会,他的报告往往是不少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信息,评价很高,尤其企业的决策层都很重视来自“联席会”上的信息。“用数字数据说话。”这是饶达做市场分析的原则,而用前瞻的眼光看市场则是建立在对行业的调查和政策的把握能力上。难怪一些媒体对饶达的评价是,他才是真专家。
如今,“联席会”成了业内很有影响的信息渠道,不仅厂商重视,更是媒体获得“爆料”的重要来源。 每当上海信息中心举行“汽车信息发布会”时,最后的压轴戏总是由饶达来唱。汽车媒体再忙也不愿错过这样的机会。 而面对厂商的疑惑和媒体的提问,饶达的回答总是语出惊人,或盛世[综述 图片 论坛]危言,从不趋炎附势,发表那些正确的废话,给你的答案只有两个字“是”或“不”,泾渭分明。
我发现,饶达的市场动态分析是建立在当月全国整车厂汇集起来的最新一手数据之上,而且拥有历年来所积累的数据作对比。这是目前谁都比不上的优势,关键是他能辨别出数据的镇伪,了解真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几年下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系会成员已经从过去的20几家发展到现在的70多家,实际上已经扩大到上用车领域。业内人士指出,“联系会”对企业决策和市场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里应该感谢饶达所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黄埔军校校长”
“饶先生是个很豪爽的人,对部下很好。”
我不止一次听到有这样的评价,不管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学生,都对饶达很尊重,也挺佩服。在业内凡提到饶达大家都把他当作“诸葛式人物”是不争的事实。有一次我到一家汽车厂采访,一位企业领导由衷地说,经绕达的建议我们抓住了机遇,从一个不入流的汽车厂跻身到全国知名的客车底盘厂,从而赢得了企业的发展。后来我与饶达聊起此事,他说,没那么神奇吧,只不过分析了一下市场需求和产品能及的提升空间而已。
实际上干市场分析工作就是当今的“小诸葛”,近年来企业都开始重视起信息来了。现在我见到一些企业的主管或领导就是从不少“小诸葛”岗位上提上来的,有时私下里聊起来时,他们都很感谢饶达,使这份工作有了显山露水的舞台。同样,现在一些有了点名气的市场专家也是从这个圈子里走出来的。有人开玩笑说,“信息联席会”成了汽车市场信息研究的“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了一批人才,有的走向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了专家。于是大家都很自然地称发起人饶达是“黄埔军校校长”。
多年来,我看着饶达的“徒弟”个个都升了官,有的还成为专门人才。提到这些,饶达颇为得意,嘴上虽不说,一脸笑意表明,徒弟成才比他自己有所作为更高兴,徒弟们对他的尊敬比任何奖赏都有分量。有人曾私下里说,凭饶达的才干和经历当个相样的官还不容易吗?然而,饶达拒绝了仕途之路,则选择了做学问这条路。当官的机遇不是没有,早在二汽就是个中层干部,又有很好的人脉关系,升迁也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他潜心于汽车技术经济的分析研究,这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要学会思考问题”,希望他成为汽车方面的专门人才。尽管这是纸上谈兵,但对企业则是不可或缺的“智囊”。
不爱说空话的饶达,是个把什么都看得很淡的人,唯独在乎两个闲职,一个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经济分会副秘书长和“联席会”秘书长的职务。我说,这是个“为人民服务”的职务,他回答说,为人民服务还是要有点本领的嘛。这就是说,能在学术上有所作为是他的追求。记得好几年前,为编一本跨世纪的汽车工业的书我特地找到饶达,说明来意,他马上表示赞同,并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他不允许我说感谢的话,很实在地说,这都是为行业里做的好事嘛 。
饶达就是这样一个爽快人,与他打交道很好说话,在这物欲横流的今天他真有一点名士的风范。让你觉得可靠。
安亭小饭店
十多年过去了,我书橱里还留有绕达给我一封信。信中是这样写的——
颜先生:
会上相识甚幸,现将您所喜欢的书寄给您。收到您的来信十分高兴,我是个小人物,您要采访,实在不敢当。但如条件许可,到我处访问、参观,愿效犬马之劳。也可借此机会聊聊……
饶达 92.4.30
这是我在一次全国性的汽车研讨会上认识了饶达。当时我在一家杂志社工作,正好对饶达的研究(汽车方面的技术经济分析及宏观政策)感兴趣,就提出要采访他。实际上,早在十多年前饶达在行业里就很出名了。但他非常低调,不怎么抛头露面,有时有些单位请他做报告,他一再声明,这是业务和学术上的讨论,请不要报道。事后有记者采访他也一概拒绝。同样,我也吃了“闭门羹”。不过,饶达可是个善解人意的人,最终还会告诉你一些“真料”,不会令你失望。
信中提到一本书,就是我想要的“改变世界的机器”。当是这本书还仅限于圈内人感兴趣,外界都还不了解这是一本专门介绍精益生产方式的书,汽车远没有像今天这样受人关注。 记得我第一次去采访饶达时,从上海的东面清晨坐了一上午的长途汽车赶到安亭(上海大众公司),恰到吃午饭时,他说,“到外面吃饭去。”于是,我们在大众公司旁边不远的地方招了一个农家饭店,入座之后就侃起来汽车方面的事。这本书就成了我们第一次见面交流的由头。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次很尽兴的交谈,涉及面很广,几乎是无话不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若干年后,我为了重访此饭店特地寻找已不见踪影(大众公司扩建拆迁了),通往安亭镇的一条小路也消失了(我跟踪采访上海大众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尤其是那些历史细节的变化,这对我来说十分重要)甚为遗憾。
饶达知道我对汽车文化和历史感兴趣,时常提供一些信息给我,我也请他为我介绍一些汽车界的人物,他都很热心的给予支持。有一次,他还特地陪我去拜访了一汽的老领导耿昭杰完成了一次重大的采访。这样的事我麻烦他不少。后来还协助我完成了一本汽车摄像集的策划,以及一部长达12集电视纪录片《与汽车同行》的采访。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把饶达当作了“汽车活字典”。碰到难解决的问题我就会请教他,他就像个智多星,会给你指点迷津。我会好奇地问,在汽车问题上好像都难不倒你?他会幽默地回答,“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嘛?”但我发现他也有他为难的时候,如超出汽车以外的事他就会说“不”,而且会非常干脆地“说办不成”。一脸的无奈。时间久了大家对饶达的性格也就了解了。
去年他告诉我,他要退休了。我这才意识到时间的匆忙,人生的短暂。我开玩笑说退休之后将怎么定位?他不加思索地说,还是干老本行,继续做我的市场分析。
对饶达来说,也许在年龄上可以退休,而对自己钟爱的事业上也许没有退休。我发现饶达退休之后反而活跃起来了,不仅文章多活动也多起来了,而且媒体的曝光率在增多,他的汽车分析成了媒体争抢的资源……
我高兴地看到,退休后的饶达重又找到了新的起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颜光明
编辑:
zhangyi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