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全球化 国家性贸易保护行为发人深省
2009年03月09日 15:04搜狐汽车 】 【打印已有评论0

这次许多国家一致性的贸易保护行为,应该让政府和企业延伸一下去深刻反思汽车业的很多弊病

死于全球化 国家性贸易保护行为发人深省

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宣布今年7月份要在北京举行首届进口汽车博览会,为各国进口车在华销售进一步搭建舞台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却选择向外国汽车关上大门。

通用开始打算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挽救自己了,包括继续申请100多亿美元的政府贷款,裁员47000人以及在全球重组并申请各国政府援助。47000这个数字让我吃惊一下,如此干脆的重组计划,多少显示出通用汽车对当前形势的无奈与束手无策。

拯救行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美国政府必须一步一步地分阶段选择不同的援助方式,但花钱,总是免不了的。欧盟国家以及其他地区,肯定也会为本国的汽车企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对于一些资金实力不强的国家,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会出现。实际上,美国这次推出购买本国货的政策,已经显示出这个苗头。

但如果将此轮贸易战的责任推给政府,可能也欠妥。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这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各国都在保护自己的汽车产业,其实是保护就业——政府无力承担社会就业成本上升带来的打击。

从贸易保护可以往外延伸至当下流行的全球化概念。在过去几十年里,企业一直强调全球化所带来的收益,比如在低成本国家采购和生产,整合产业链等等,全球布局成了利润最大化的手段和工具。但这个趋势发展到人人都以为全球化带来“世界是平的”的时候,其实里面的概念已经被本末倒置。

全球化不是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企业的利润导向,决定其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来实现利润。全球化只是某个阶段比较好用的工具而已,不能指望一辈子都靠它。

汽车企业的全球化其实和之前的次贷危机产生有几分相似。熟悉金融市场的人大概都知道,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当时美林、雷曼等大投行都在这家公司做了大量资金交易。而这家公司最终破产了,在市场转入低迷的时候,交易伙伴宁可自己遭受损失也不愿意出来伸出援手。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曾拥有世界金融界最完美的团队,几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华尔街业绩最好的交易员组成的队伍,曾被认为是无懈可击。他们将赌注放在全球金融资本流通上——任何两种金融产品之间的利差不管多大,最终都会趋于缩小,他们通过反向交易来获得巨额收益。

这家公司死于资金流转的巨大空缺。当年导致他们破产的金融衍生产品,在10年后以次贷形式,导致了整个社会的经济下滑。

这一次,汽车行业也开始因资金不足而陷入破产边缘。只是,汽车行业还未意识到,并不是次贷而是盲目的全球化思维,带来这次资金上的巨大空缺。这次许多国家一致性的贸易保护行为,应该让政府和企业延伸一下去深刻反思汽车业的很多弊病。

在过去50年里,汽车行业一直是吃老本,出了问题临时抱佛脚。汽车行业从未给监管部门出过什么难题,也没有给其他行业贡献过什么新思路。汽车行业所谓创新,其实很局限。最优秀的丰田生产方式风行数年,却只带来丰田的崛起,而没有在其他公司造成什么大的进步。

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现在商学院教书用的案例,基本来自互联网、通讯、家电、食品等行业,哪有什么汽车的影子。甚至几年前被汽车企业奉为神灵的平台战略,今年也悄悄地走出各家企业的战略计划书。

就算是在汽车业最得意的新能源和造型设计方面,同样未能带来能促进社会进步的实质性创新。汽车行业的未来会由动力决定,不是汽油或者柴油,而是电。这些自诩全球化的汽车公司,在面对电池汽车的时候,全部选择与外部电池企业合作开发,这等于把主动权交给别人。在汽车设计方面,你觉得现在社会的设计潮流还是汽车吗?而50年前,汽车就是潮流。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