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到最后难言成败
2009年03月27日 13:43证券时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证券时报记者 孙 媛

本报讯 两周前刚晋升为瑞银投资银行亚洲区主席的蔡洪平日前接受证券时报专访时表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没到最后一刻难言成功还是失败。

蔡洪平认为,中国现在面临全球性制造业产能过剩和技术过剩,各个生产领域都将面临持续两到三年的过剩调整期,“在这段时期内,并购是一个趋势。”对于现在大多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成功的说法,蔡洪平并不认同,“一项交易在一个时间点上很难说是成功还是失败,中国还要进行整合、进行资源更合理有效的配置,没到最后绝不能言败。”去年9月,蔡洪平的团队作为财务顾问,帮助中国电池生产商比亚迪股份作价2.3亿美元向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出售了10%的股权。

蔡洪平表示,目前他最看好传统能源类企业间的跨国并购,特别是中石油等企业,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海外并购运作经验和人才。他认为中铝收购澳大利亚矿产资源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虽然中央政府要求一些行业如制造业和金融业暂缓海外并购,“保持一定的谨慎是合理的,但是这不代表这类并购就不能去做,我们还是应该回归到商业领域去谈问题。”关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蔡洪平认为这无关政治和外交,“这是一个关于垄断的法律问题。”在汇源以25亿美元价格全资出售给可口可乐的交易中充当汇源财务顾问的,也正是蔡洪平团队。

在房地产投资方面,对于国内房地产商赚增值利润,外国投资者进行房地产收购再溢价卖出的区别,蔡洪平称国外投资者比较看重基本面,因此长期投资更吸引他们。最近才在美国进行考察的蔡洪平表示,外资的购买能力相比之下总体偏弱,“但是一部分有钱的还是非常想参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现在的中国企业家其实是很理性的。”通过上市制造了多个“福布斯”富豪的蔡洪平补充道,“他们不知道要走向国际的时候确实存在差距,但是像李宁、恒安这样的企业通过走向国际较快地完成了一个大跨度的提高。”蔡洪平坦言,现在的国内客户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能够意识到一个企业具备真材实料是多么重要。

相关专题:

吉利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孙媛 编辑: lisj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