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技巧 主要围绕资源和品牌展开
2009年03月27日 13:45中外管理 】 【打印已有评论0

一般而言,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大多从出口起步,而后是海外新建企业,最后才是海外并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今后将主要围绕资源和品牌展开。可以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生正逢时,这将是一个战略阶段行动,而不是偶尔为之的短期行为。

成本与收益算好了吗?

企业海外并购中,成本主要来自三方面:准备成本、购买成本和整合成本。准备成本和购买成本在实际操作中较易掌握。目前绝大部分实施并购的企业也都非常关注购买成本的高低,认为这是决定并购与否的核心因素。但多数时候,并购的准备成本、购买成本看起来很低,实际上总成本却很高。并购失败的诸多案例中,主要还是由于对并购后的整合成本准备不足。整合成本也称并购协调成本,指并购企业为使被并购企业按计划启动、发展生产所需的各项投资。由于两家企业原业务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都还存在显著的差异,要成为一家企业,就必须进行整合,实现一体化运作。

另外,退出成本和机会成本也需要考虑。企业并购扩张出现失败后必须退出,或当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发生了不利变化,就需要部分或全部解除并购。一般来说,并购力度越大,发生退出时的成本可能就越高。当然退出成本并不一定发生,但企业应该考虑在并购策略中,并做出合适的安排或调整。机会成本则指企业为完成并购活动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尤其是资本性支出相对于其它投资和收益而言的利益放弃。

从收益角度算账,企业并购动机就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和减少竞争的压力。横向并购有利于降低竞争成本,形成规模经济;纵向并购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协同效益;而混合并购能有效降低进入新行业的障碍,获得竞争优势。这些正是全球范围内企业并购兴盛不衰的主要原因。这样并购就有:

1. 规模经济收益。它可以使企业通过并购,获得所需要的产权及资产,实行一体化经营,达到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生产规模经济是指对生产资本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规模化生产,并保持整体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各分厂实现单一化生产,达到专业化要求;管理规模经济则主要表现在管理费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摊,使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大大减少。

2. 合理避税的收益。税法中,不同类型的收益所征收的税率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可以利用税法中亏损递延条款来获得合理避税的收益。如果企业在一年中出现了严重亏损,或者企业连续几年不盈利,企业拥有相当数量的累计亏损时,这家企业可以考虑成为被并购对象;或者该企业考虑并购盈利企业,以充分利用它在纳税方面的优势。

3. 寻找机会和分散风险的收益。在跨行业并购中,主要目的不在于追求高收益,而是寻求投资新领域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同时分散经营单一产品的风险。这种跨行业并购一定要以成功的专业化为基础,不可盲目多元化经营。

4. 获取融资渠道的收益。一些公司之所以并购上市公司或金融企业,主要在于为自己寻求一条比较方便的融资渠道,“买壳上市”就是这种方式。非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收购已挂牌上市的公司,再以反向收购的方法注入自己的有关业务和资产,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优势企业通过“买壳上市”则可以利用“壳”企业的配股和增发新股较为便利地募集资金。

企业并购并非一并就灵,根据凯尼公司的调查:在以往的合并中,约有70%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约有50%合并后利润下降。只有全面正确地对企业并购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并购才能成功。盲目并购只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

注重方法与技巧了吗?

1.宣传和游说。在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中,中国企业第一次尝试了在美国主流媒体上进行宣传的做法,阐释了中海油是出于商业目的而非政治需求。虽然它们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但已经具备了开拓意义。如果中海油早一年将自己介绍给美国人,结果是否会不一样呢?

游说则主要是针对西方国家的国会、参议院这些可能要对收购进行审批的机构。中国美国商会主席伊莫瑞建议:“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时,必须把院外游说当作一项重要功课准备才行。”最近,美国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批评不断,为了让美国给予中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放宽对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并纠正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错误做法,中国驻美大使馆就专门聘请了阿肯·盖姆公司和公共战略公司这两家在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有深厚人脉的著名游说公司,取得了不错的游说效果。中国企业也可以学习在华盛顿多如牛毛的游说公司中挑选适合自己的公司。

2.策略联盟。在进行一次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竞购案时,如果单枪匹马冲杀过去,不会被以为是白衣骑士,而更像是一个威胁。因此,寻找竞购伙伴,形成策略联盟,才是改变这个局面的最佳方式。如:在资金方面,除了可以引入海外的投资机构——无论私募基金还是国外政府投资机构——以增加资金来源、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事实上,还可以做长期的战略安排。如:先投资成为海外私募基金的股东,然后通过这些私募基金进行海外收购,这就可减少被收购方国家舆论的敌意,也可以进行一系列财务融资。此外,策略合作伙伴甚至可以超越国家概念。如:不久前为降低经济增长中的石油消费成本,印度和中国的国有石油企业就表示:将联手在世界范围收购资产;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前不久也表示:可以考虑推荐新加坡优秀的企业和中国企业一道,在东欧等有潜力的市场进行联合收购。

3.处理好母子公司的关系。如果是一家国企,经常会遇到一个疑问:你是一家企业还是一个政府机构?这就需要尽可能地将收购的实体和母公司区分开来。让对方了解,这是一次纯粹的商业活动。如:当中石油把目标对准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时,它们先是组建了一个合资公司,由中石油注资25亿美元,母公司贡献资产。这样,合资企业今后将承担迄今主要由母公司承担的收购业务,这就会给予中石油更大的发言权,并使交易更为透明;同时,政府的持续介入保留了国家出资的正当渠道,可避免如中海油竞购蒙上的“玩弄花招”的指责。

4.换股。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企业在收购前的融资问题不大,可以通过贷款、增发股票等各种方式筹措到一大笔资金。但是华尔街历来相信,真正高明的交易是不用花费一分现金的,进行换股是西方企业并购常用的方式。而且,使用越多的现金,美国企业就越怀疑你的钱是不是来源合理。中国企业显然受到国内资本市场与海外资本市场未接轨的影响,而无法进行直接换股。这就意味着,如果想进行国际收购,有必要提早到海外上市。即使是需要现金交易,最好也是部分现金加部分股份,这样能在财务风险中把损失减低。

5.补救办法:合资。如果收购过程中阻力过大而无法继续,中国企业不妨换一种方式,先与美国企业合资,然后待时机成熟再收购合资方的股份,从而达到最终收购目的。相较于突如其来的并购,合资无疑能减少舆论、政治方面的压力,也能让被收购方有心理缓冲期。尤其是对后者的管理层以及工会或者劳工组织,合资都不会立刻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

相关专题:

吉利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陈华 编辑: lisj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