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成克莱斯勒大股东
2009年05月02日 22:27新京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4月30日,克莱斯勒公司员工下班后离开工作区。克莱斯勒公司当天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4月30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同时宣布与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达成合伙协议。

美国《纽约时报》说,这是20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30年代以来,美国主要汽车公司第一次通过申请破产保护谋求重组。

奥巴马看好重组前景

克莱斯勒公司当天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这一法律规章允许企业在破产保护情况下致力于剥离资产、重组债务、取消原有协议以及停止正常情况下难以停止的业务。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对克莱斯勒破产重组前景持乐观态度。奥巴马希望这一破产程序能在30天至60天内结束。

奥巴马说,克莱斯勒曾是美汽车业的“支柱”,但没能适时应对迅速变化的市场。政府提供资金以及破产保护将给予克莱斯勒“新生命周期”,“我完全有信心,克莱斯勒将(从破产保护中)变得更强大、更具竞争力。”

根据计划,联邦政府在已经为克莱斯勒提供40亿美元紧急贷款的基础上追加提供80亿美元资金,以帮助它加速重组债务。作为回报,政府将获得重组后公司8%的股权。此外,克莱斯勒在破产保护期间仍可以继续销售车辆,而政府将为车辆售后服务等提供支持。

“定调”通用重组谈判

美国政府先前为克莱斯勒提供40亿美元贷款时要求后者不晚于4月30日说服工会和债权人让步,提交可行的重组计划。然而,财政部与克莱斯勒债权人之间的谈判4月29日宣告破裂。

奥巴马4月30日宣布支持克莱斯勒破产保护计划时说,联邦政府一直希望避免克莱斯勒破产,但一些债权人显然不愿意就要价作出让步。

“我不和他们站在一边,我与克莱斯勒的员工、家庭乃至社区站在一边,”奥巴马说,“我不和那些别人作出牺牲时仍不肯让步的人为伍。这就是我支持克莱斯勒借助破产法免除剩余义务的原因。”

路透社分析说,选择让克莱斯勒进入破产保护程序,显示出奥巴马对待汽车巨头债主问题上的强硬态度。这也将为通用汽车公司本月31日最后期限前的重组谈判定下基调。

根据克莱斯勒同时宣布的计划,它将与意大利菲亚特公司达成合伙协议。破产保护期间,菲亚特将持有克莱斯勒20%的股份。如果重组期间一系列目标成功实现,菲亚特所持股份将提高至35%。徐超(新华社专稿)

■分析

三大股东能否救活“金凤凰”?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4月30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结盟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汽车工人联合工会控股、美国政府参股构成克莱斯勒破产重组方案的主要内容。这三大股东能否帮助美国汽车业这只昔日的“金凤凰”获得重生?

“盟友”来迟

根据破产重组方案,“盟友”菲亚特将控制克莱斯勒35%股权,向克莱斯勒提供小型汽车技术。不过,大多数汽车专家认为,克莱斯勒的产品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逐渐失去对美国消费者的吸引力,菲亚特的出现恐怕太迟。

政府插手

尽管联邦政府承诺在先前40亿美元紧急贷款基础上为克莱斯勒追加提供80亿美元资金,但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及其助手均表示,政府没有“下海”汽车业的愿望,不会对车企实施微观管理。

不过,联邦政府将在重组后的克莱斯勒持有8%股权。财政部将向克莱斯勒董事会安插4名新董事。美国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詹姆斯·加图索说:“政府可能会敦促克莱斯勒生产更多节能环保型汽车。这不一定是好事或坏事,但与市场需求不符。”

工会纠结

作为重组后的克莱斯勒最大股东,汽车工人联合工会将成为关乎克莱斯勒命运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工会旗下一支退休医疗信托基金将拥有克莱斯勒55%股权。

汽车咨询集团总裁[综述 图片 论坛]丹尼斯·维拉格说,汽车工人联合工会的控股地位将使它在维护股东利益和保护工人饭碗之间纠结。

“这件事追踪起来相当有趣,尤其是企业生产力与劳动力成本发生冲突时,”维拉格说,“工会到时真能控制住自己吗?”

■媒体评论

●政府不能仅仅因为三大汽车巨头的总部设在美国就无条件出手相救,因为给民众提供工作机会远比挽救汽车巨头重要。政府拯救汽车行业的目的,应该是避免更多汽车行业工人失业,而他们为哪一家汽车制造商工作并不重要,无论是美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而现在政府所做的恰好相反,把巨额纳税人的钱交给这些大企业,让他们苟延残喘,但这些企业却还在大规模裁员。

———《纽约时报》

●政府目前寄希望于克莱斯勒和菲亚特未来能推出新的小型节能车,但是这不一定意味这它们将受到美国人的欢迎。尽管节能环保值得提倡,可这并未在市场中得以实质性体现。当前车市的动向更多的是跟随油价涨跌变化。如果通用和克莱斯勒不能依据市场需求,生产人们想要的汽车,那么它们还会一直依靠政府的援助生存。

———《洛杉矶时报》

●不论克莱斯勒的破产最终将如何收场,美国人都无须为它感到悲哀。因为其旗下或许会有一两个品牌消亡,但大多数都仍然有价值。不论是由一家公司来接手,或者被肢解成多个部分被其他企业接管,新生产出的吉普仍然还是吉普。

———《时代》周刊(本文来源: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