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交车事件:敲响公共交通安全的警钟
2009年06月16日 08:31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第一财经日报6月16日报道 “6·5”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下称“成都事件”),敲响了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警钟。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各种检验排查工作。

管理专家认为,只有企业、公众和政府等多方参与,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将类似的公共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成都事件不是偶然

“成都事件不是偶然。”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尚重生12日接受CBN采访时说。

紧随其后,成都99路空调车发生空调氟利昂泄漏,广州公交车也因为冒烟出现乘客踩踏事件。

尚重生认为,超载、硬件准备不足,以及对公共交通工具安全性的盲目自信,导致了成都事件的发生。其中,超载是主要原因。据悉,成都事件中的9路车,车门后标牌显示可“乘坐人数:85人”,实际上却载运100多人,为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在海陆空铁各种交通工具中,公交超载是最频繁、最严重的,素有“沙丁鱼罐头”之称。在路面上,货车超载要受罚、城际客运车超载受罚,唯独公交、地铁等载运着城市绝对多数人流的交通工具,超载不用受罚。

此外,对道路交通工具安全系数的盲目自信,很多时候也麻痹了人们的神经。相比飞机和地铁,人们常常以为客车和公交相对更安全。

“就像淹死的人常常是善游之人一样。”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广州分公司副经理唐平华说,事实上,正因为飞机、地铁安全风险大,反而警惕性高,在安全装置、操作手册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做足了事前防范工作,而客车、公交等安全风险相对小的交通工具,安全装置以及应急预案也相对不完备,对事故的应急处理常常准备不足。

国家安监总局统计表明,交通安全事故在各类事故中“名列前茅”。今年1月1日至6月7日,全国发生了28起重大事故造成383人死亡,其中道路交通12起186人,水上交通2起22人,铁路交通0起,而人们常常认为的事故重灾区“煤矿”,同期发生重大事故5起死亡66人。

营运企业的“政策性亏损”

在成都事件发生的两个月前,与其相邻的重庆市曾经举行公交车票涨价听证会,但调价方案遭到多数代表反对。据悉,重庆市最后一次公交车票价调整还是在8年前。

公交企业票价不能自己微调,线路不能挑肥拣瘦,客流量也无法争取更多,说是市场化运营,却又在这些关键的经营点上没什么企业自主权。“属于典型的被动性经营。”一位客车生产厂家的区域主管告诉CBN,公交企业是微利行业,而前期购置车辆和后期维护车辆的开销又相对较大,“买车往往分期付款,有时还赊账。亏损是正常的,不亏损的没几个。”

在上述重庆听证会上,重庆市物价局公布对公交企业的成本监审,称2008年与2001年相比,每台车燃料成本增加1.97万元/车,材料成本增加0.4万元,人工成本增加4.78万元,财务费用增加0.61万元。截至2008年,全市共7家公交运营企业资产总额为19.96亿元,负债总额为12.42亿元。

企业盈利积极性不高,也影响到其他经营管理环节。比如一台公交车一般跑8年左右就需要报废,而有些地方的车辆却跑了10多年还在上路;比如运营机构为节省成本拼命压低价格,购置的车辆及其配备也随之大打折扣,相比100多万元一台的12米(长度)新能源公交车,价值40多万元一台的12米(长度)柴油公交车购买者众;比如运营机构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心怀侥幸,更注重事后补救,而非加大投入,做好事先防患。

不是一家企业的事儿

其实,公共交通虽由企业运营,但其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性决定了它与航空、铁路一样,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人命是最宝贵的。社会公共性不能以安全为代价,所有事件也不能以安全为借口。”尚重生说。

在管理专家看来,公共交通是一个涉及企业、政府和公众的庞大项目,其安全性也不能全然系于企业一身。何况,在唐平华的粗略估计中,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或应急预案的企业,连1%都不到。

唐平华曾经给某省交通集团做过相关项目。他认为企业的安全风险也是一门管理科学。

比如一辆车的行驶,可能有成千上万个风险点,管理上要求将之分类为乘客相关、车辆相关、司机相关以及道路相关等,然后进行评估,并将这些风险点归结形成数据库,最后根据事故概率及其危害度划分风险等级,制作应急预案。

在这方面,企业有很多可做的事情,比如学习航空和地铁公司,在车内增加烟雾探测器、摄像仪等硬件设施,成立专门的安保及宣贯部门。

政府和协会组织方面,CBN试图联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均被婉拒。

后者解释,他们只做公交优先、智能化等宏观话题,而安全、运营等都应该由运营公司自己做。“政府职能的条块分割,以及监管权利没有下放到位,对公共交通的全局管理有不是之处。”唐华平说,乘客方面,政府应从学校教育抓起,加强公众逃生避难的本领。

尚重生则认为,政府在机构设置和制度设置上是缺失的。目前,海陆空铁各种交通工具中,交通部已经将民航纳入管理,铁路仍由铁道部管辖,但事故数据则由安监总局统计。这样的架构本身就无法让应急预案充分发挥作用。(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米华)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