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搭积木法则 重组的东风怎么吹?
2009年06月18日 08:30海峡都市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搭积木是大家都玩过的游戏———从一片杂乱无章的木头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源渐渐拼搭出建筑的雏形。一般来说,已经放进了积木建筑中的积木是很难被重新抽出来的,除非发生一种情况———因为某种可能,建筑物倒塌,从而能够让搭积木的人重新选择资源的搭配方式,或者是加入其他新积木,又或者是丢弃其中某些难以使用的积木。

早在几年前,中国车企的并购之风就吹起,最近两年,更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最新一轮的资源洗牌。车企间的兼并重组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日前,广汽和长丰走到了一起,而福汽重组、奇瑞江淮整合也可能会在近期有结果。且不说还有一大堆关于中国车企到海外买资产的传闻,如此多的重组案例,引来了一片讨论之声。

重组就像是重新搭积木,若是吸取教训势必能搭出更恢宏的建筑,若是吸收的资源不合用则未必达到预期效果。

本期汽车周刊“车界讨论会”邀请众多车友和业内人士,对搭积木的车企重组展开讨论,此意并不在探讨企业内部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是想从普通车友的角度说说对车企重组的看法。

通用破产保护这条现在看来已经不再新鲜的新闻,仍然在提醒着我们这艘汽车界航母停航的不争事实。在通用旗下的包括欧宝、别克、悍马等汽车品牌都正在进行资源重新分配。不止是中国的车企,世界车企都在这个金融危机中找“机会”。

如果不是大环境如此剧变,恐怕中国的车企要等上好长时间才会有这么一趟“国际采购”的机会。如今通用破产,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但未必每次都能顺风的。在处理资产重组的问题上,要想分得有价值的资产难度不小,但是分到有毒资产的可能性却挺大的。

就看此前的上汽并购双龙的实例吧,上汽付出了5亿美元,却只落得了黯然出局的结果。目前的中国车企,对于国际汽车企业管理、技术等软实力仍是一知半解。充其量,我们只是在工程师层面与国际接轨了。

世界知名的豪华车品牌捷豹和路虎之前被印度塔塔收购,自此改写血统宗族。捷豹之前虽然享誉世界,但是却逃不脱亏损的命运,自从被印度塔塔收购以后,有了财大气粗的新东家,捷豹在开发新技术和新车型方面更可以放开手脚,新车型XJ早在老东家就开始研发,现在有了资金支持更是如虎添翼。

从长远来看,捷豹的贵族血统却始终让它在车业中占据无人替代的一席之地,拥有不少死忠的簇拥者。而如今卖给了印度塔塔,感觉一下由贵族变成了暴发户,钱固然是多了,但是失去的却是百年打造的内在气质。敢问一句:你还会愿意去买印度产的捷豹吗?

在商场上搏杀多年,对于企业的优劣已经一目了然,如今适逢资源重组,不仅可以去除企业内部的不良资产,更可以吸纳新鲜力量。这相当于减负上阵后再做加法。

不管是在资金还是技术上都可以互补,好比吉利前段时间收购了全球第三的变速箱生产厂家DSI,不仅使得吉利从此在变速箱技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更进一步为国产自主品牌的发展铺路。

我们的企业在重组时,最大的资源往往是政策性,而非企业性的。而所谓企业的资源,也往往是来源于其外资合作伙伴。广汽长丰,要考虑菲亚特的因素;一汽天汽,则源于丰田;而上汽南汽,很大原因也是那条从破产的英国罗孚买来的生产线。

企业间差别不大,也在某种程度上突出了政府的作用,就如眼下盛传江淮奇瑞合并,政府作用就不小,只是这两家企业不见得愿意合并。而华晨拒绝北汽、广汽、一汽等企业的橄榄枝,很大原因就是辽宁省并不认为这些企业能给华晨带来太多资源。拥有宝马这个优质“资源”,华晨也的确暂时看不出有被重组的必要。

国际上,许多汽车并购案,多是“金玉其外”。印度塔塔汽车收购捷豹、路虎之后,如今已然骑虎难下;福特在黄金十年收购的马自达、VOLVO、捷豹、路虎和阿斯顿·马丁,至今仍未能消化,最后只能甩手转卖给他人。戴姆勒总裁蔡澈在回顾和克莱斯勒10年合作的经验时曾说,车型和技术上的融合其实非常容易,但文化上的巨大隔阂是阻止双方走得更近的关键。

可见,对自主车企来说,跨国并购不见得是获得核心技术的捷径。因为,国外汽车企业纠缠不清的债务、高额的员工福利以及巨大的退休人员费用,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金融危机虽然给自主品牌带来了机遇,但要知道的是,别人亟待出手的未必是奶酪。否则,他们又何必将好东西拱手相让予别人呢?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