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观点:新能源之路 看上去很美
2010年12月03日 10:17凤凰网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近段时间,随着节能、减排、低碳等环保概念横空出世,“新能源”也成为国内公众耳熟能详的词,大街小巷熙熙攘攘,无论是国外厂商,还是国内自主品牌,各大厂商都宣扬着开发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技术不断创新,每一个人都害怕错过机会,害怕因此被行业淘汰出局。

据了解,很多发达国家,早已经开始通过政策等手腕,开始着手推动汽车新能源的发展。先是美国出台了燃油法规的政策,接着欧洲也出台了一些机动车二氧化碳的平均排放等等法规,而日本也有一些策略计划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当然,中国在政策方面也没有丝毫的落后。

工信部最新规划,中国未来10年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用于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这是一块诱人的蛋糕,有着超过1000亿的资金,其中蕴涵的无限商机也令企业垂涎三尺。厂商们个个都摩拳擦掌,无论是整车制造,还是核心部件、或者关键材料,每个环节上都挤满了想要在市场上分一瓢羹的企业,都希望在即将来到的新能源汽车时代占据一席之地。一时之间,似乎,大家都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美好潜力。

但,这是一个鱼目混杂的市场,目前对新能源的定义,就是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大家普遍会认为汽车行业目前的新能源代表就是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从现在的研究成果来看,电能在目前确实是继石油外最好的可再生的替代品。但是现在在电池技术尚未完全突破之前,新能源车还停留在概念的阶段。当然在未来,如果不能研制出比电能更适合的再生替代品,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主旋律。

目前国内的电动汽车大多数仍然处于研制试验期,产业化进度也仍在萌芽阶段。电池的能量密度、功力、安全性等,要满足产业化运行,还差得很远。如果只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没有考虑认清形势,并充分了解风险。一味的挤在起跑线上,很可能没跑出几步就摔了大跟头。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核心技术、国外专利壁垒、上游原料短缺都将成为这个新生行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难题。

要发展,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技术瓶颈的问题,电池成本、充电时间、配套设施的普及,都是目前所面临的关卡;从市场角度而言,国内大多数汽车厂商都是各做各的,在行业标准、制造工艺和配套设施等覆盖产业链各个方面上均拥有自己所谓的核心技术,如何能改变单打独斗的场面,不仅仅不要厂商们的合作意识,形成产业集群;也需要国家监管部门的有力推进,制定相关标准。

新的行业带来新的机遇,给了大家重新在同一起跑线出发的机会;但新的行业也暗藏着风险。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是汽车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而并非技术强国,对于国内自主品牌而言,竞赛已拉开帷幕,在这块新的领域,绝不是“看上去很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何做到真正技术上的创新,在新能源占领一席之地,谁就能笑到最后。

作为一名小小的汽车编辑,我们也希望借助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动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创新,如同凤凰网汽车所倡导的“大国之路——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国到强国转变”。

这个心愿犹如一粒种子,在我们每个编辑的心里开出一朵花。

我们期待,那时会很美!

(文/采访组 顿语眉)

相关报道:

美国新能源车全球战略 中国市场尚在开垦

中国新能源车为何总是“借美生蛋”?

专业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需防风险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跨越发展难得机遇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dunym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