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车展连连看:自主品牌SUV能造多"大"?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MiVo
2015年04月28日 09:22:46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MiVo

作者:MiVo

核心提示:这两天,上海车展当然是业内最核心的话题,而近两年愈发火热的SUV,则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本次车展的焦点。对于自主车企而言,SUV市场更是重中之重。

凤凰汽车评论 这两天,上海车展当然是业内最核心的话题,而近两年愈发火热的SUV,则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本次车展的焦点。对于自主车企而言,SUV市场更是重中之重,毕竟SUV和MPV这两大细分市场是自主车企难得能“挺直腰板儿”的领域了。因此,车展上各自主车企纷纷亮出自己的SUV车型:有走大尺寸路线的,也有走技术流的,但几乎都在打10万以下的市场。这带来了一个思考,在成本和售价已被限定的情况下,自主车企如果往大尺寸路线走,或用美化些的词叫作“简单大车”(其实是高配置低品质大车),意味着其技术含量与品质上做出相应的让步;而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制造品质,无疑能让自主品牌SUV走得更远。

10万天花板的重压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讲,不可否认,随着消费升级进程的进行,消费者对大尺寸大空间SUV确实有一定的追求。然而,并不意味着这就是SUV产品升级的全部,甚至也很难说这是消费者对SUV最主要的需求。

自主品牌SUV能造多大,受制于自主品牌SUV能卖多贵。从作为自主品牌SUV主销市场的三四线市场来看,消费者对自主品牌SUV价格的承受上限很难突破10万。无论是2610mm轴距的瑞虎5,还是2807轴距的众泰T600,不管造得多大,主销的产品都超不过10万。换句话说,自主品牌SUV的价格才是市场需求的根本驱动力

往深了说,这是整个国内SUV市场体系牵制的结果。从品牌力来看,与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相比,无论是生产哈弗系列的长城,还是其他诸如上汽、一汽、北汽等,都无一例外的处于下风。核心零部件方面也是如此,自主品牌SUV在这方面的差距也很明显。同时,售后等方面的工作,自主品牌SUV也没有形成体系,很少实现二次甚至多次销售。

因此,自主品牌SUV在综合实力上的差距,造成了消费者对其形成“低质低价”的主观印象,从而使消费者很难接受高价格的自主品牌SUV。而且车大了,油耗也会增加(至少一般消费者主观臆断上必然是这样),对于那些对用车成本敏感的三四线市场来说,显然会是减分项。

或许,一台历经千辛万苦才上市的全尺寸大SUV对于自主品牌提升、对于其生产能力与配套体系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个头太大,势必会增加汽车制造成本,价格也会相应提升,很有可能超过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度。

如果不想冒险,那么对10万元价格“天花板”的敬畏就是必须的了。10万元以下的轴距2800左右的“大块头”自主SUV还是非常多的。凭心而论,这需要在品质与技术水平上做出让步。说白了,如果自主SUV解决不了“价格天花板”的问题,即使能造出全尺寸的大型SUV,也未必能够长久地讨好中国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对品质与技术的需求已非5年前可比。

“造大”不如“做强”

相比把SUV“造大”,“做强”显然更实在。自主品牌SUV能造多大这个问题,换个角度来看,就是10万元的SUV能造多大。也就是说,10万的预算,往“大”造,就意味着其他方面的配置、品质方面的标定必然会有所让步,这对于现阶段自主品牌SUV的来说不见得是正解。“均衡者取胜”,补足技术水平与制造品质方面与合资车的差距,才是正道。

比如动力总成等核心零部件的提升。一来,这可以提高自主品牌SUV的动力输出;二来,动力总成不仅可应用到SUV车型,还可搭载到车企全系产品,进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近些年一些自主品牌车企已开始发力于此,前年年底江淮发布的“白金传动系”动力总成,以及去年上汽发布的CUBE-TECH动力总成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

与此同时,现阶段自主品牌SUV动力总成的研发也应当找一个平衡点——较大动力和节省开支的兼顾。小排量的缸内直喷1.5T发动机与DCT双离合的搭配,就做到了这样的平衡。一方面,根据汽车消费税规定,1.5升的发动机要比1.6升的少2%的税费,10万元的车,那就是2000块。另一方面,缸内直喷加上涡轮增压,足以提供较大的动力输出。而相比于AT,DCT双离合的运作方式更省油,动力传动性能也更好,在中国越来越被看好。因此,不少SUV车企开始对应地生产产品。其实,直喷小涡轮加DCT双离合的组合也已经成为SUV的趋势,长安福特、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也早就在这条道路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自主SUV渐次跟上这一潮流,自不失为主动做强的不错选择。

总之,受限于品牌力、产品力等多方面因素,目前自主品牌SUV的确需要树立新形象,实现突破。然而,相比把钱花在空间上,升级动力总成等核心零部件,提高核心竞争力无疑更重要。现阶段,自主品牌车企先让自己变“强”,然后再想着变“大”,比一味做大更靠谱一些。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独立汽车评论员。曾混迹汽车主机厂、媒体圈多年,现扎根于汽车行业,洞烛世事却棱角依旧。喜独饮月下,以汉书佐酒,更恋上美酒配咖啡,使红袖添香。有同好者,不妨一起小酌一杯。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