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初定“十二五”工业节能减排体系
2010年12月29日 08:42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时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以下简称“工信部”)李毅中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工业的节能和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李毅中表示,力争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他还表示,2011年初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各降低4%。

“这是工信部第一次在自己的五年规划中提出减碳目标。”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目标将大大推动工业企业节能和减碳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已经提出了“十二五”碳强度目标的方案。其研究称,如果按照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45%的高目标核算,“十二五”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相比于2005年要降低37.2%。

“十二五”单位工业增加值

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约16%

在25日的工作会议上,李毅中既总结了工业领域“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结果,也初步预测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

由于今年的节能减排数据还未最后出来,他预计,“十一五”期间,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5%,工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5%和20%左右。

同时,李毅中也提出了工业领域“十二五”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及其目标:“初步确定,力争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6%左右。”

尽管工信部网站已经公布了 “十二五”工业初定的节能和减碳目标,但多位知情人士均表示,这只是工信部的内部数据。

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通常是明年两会通过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之后,各个相关部委才能根据国家的目标最后确定自己的减排目标。因此,业内人士指出,工信部目前提出的这一目标只是内部的讨论数据。

对此,一位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李部长在工作报告里面反复强调的是,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部门和行业,我们要充分发挥作用,积极承担一些责任。这并不代表我们最后确定了这个指标,而是表示我们在思考设置什么样的目标。”

他还指出,最终的指标要等明年两会之后才能定下来,“如果说国家的指标高了或者低了,那我们的指标都要相应调整”。

业内人士分析,减碳目标纳入工信部的发展规划,这也并不稀奇。因为80%的减碳主要靠节能,节能指标完成了,相应的减碳指标也就不难完成,所以狠抓节能是关键。换句话说,虽然在工业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中,增加了碳排放指标,但这一指标并不会增加企业新的负担。

在具体的节能思路上,之前有传闻说要将节能的指标细分到钢铁、化工、有色等具体行业,但这一说法遭到了权威人士的否认,该人士对本报表示,“就目前来看,节能的分解还将延续‘十一五’期间按地区分解的思路,行业分解的时机并不成熟。”

在这次工作会议上,李毅中还提出了2011年的节能减排指标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各降低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2.2个百分点。”

单就节能和减碳指标而言,明年的目标并非是前述工业“十二五”规划中相应指标按年均摊下来的平均值3.2%,而是略高0.8%。“这就是说,每年的节能目标会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有所区别。”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同时,把2011年的目标定高一点,也可以减少很多人担心的能源消费出现突然反弹的可能性。”

学者建议:“十二五”碳强度

比2005年下降37.2%

在工信部积极研究工业领域节能减碳指标的同时,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也提出了“十二五”碳强度目标的方案。

该方案是2020年碳强度目标分解研究的一部分。根据参与该项研究的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柴麒敏对记者介绍,该方案考虑了其经济成本和以及对经济增长、社会福利的影响,力争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他的研究显示,按照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45%的高目标核算,“十二五”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累计相比于2005年分别下降37.2%,相应单位GDP能源强度累计相比2005年下降29.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提高到13.4%。

据其研究, 这一减排目标设置,对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可以达到最小,对2015年GDP的影响小于1%,对福利(或消费)的影响为1%~5%。

对实现37.2%目标而言,他认为适当控制GDP的增速,至关重要。一方面, GDP增速越高,所允许能源消费弹性也就越大,从而不利于碳强度下降;另一方面,GDP增速过快,在现有的经济结构下,意味着重工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上升,导致结构节能的贡献率就迅速降低,从而影响碳强度目标的实现。因此,他建议,“GDP增长率应有一个‘临界点’,使得结构节能的作用最大。”

此外,他还指出, 由于中国的单位产品能耗相对较高,具有相当大的节能潜力,未来“十二五”期间,技术节能仍会是实现碳强度下降的主要力量。

相关报道:

探寻中国汽车节能减排的实现路径

机动车加入减排大军“十二五”淘汰黄标车

解读2011车市政策 鼓励节能减排成主线

汽车节能减排仍需多手推动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尔德 编辑: wangqi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